草原遐思

2013-12-10 14:48 | 作者:绿 清 | 散文吧首发

草原遐思

(绿清)

不管有无史证可考,草原上的岳姓一族,是否真是民族英雄岳飞后裔。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岳飞的精神早已穿越时空的遂道,跨越地域的界限,植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他是华儿女的骄傲,同时,更是身为岳姓一族引以为豪的先人。

在龙里马郎坡这座高高的山顶上,天然造化形成一片宽阔平坦的高山台地草原。居住在这里的汉、苗等各姓群众,至今和睦相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交友结亲,繁衍生息,从未为是不同民族而发生过争战。

人类从远古走来,不同地域不同族姓之所以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一片土壤,必有适应其生生不息的地理条件。至于这些如何去追溯,那是严谨的人文、地理、考古等各行各专业学界们追寻的课题,而并非我辈普通民众能力范围所能深究得了的。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龙里大草原这块万亩绿地,以其独有的风貌:开阔的天地,清新的空气,迎来了无数旅者的足迹。他们纷纷到此享受草原带给其放松的心情。除此之外,更多的游者,冥冥中总想找到一些比自然风光无限好的东西,那就是关于人、人文的精神力量。

然而,这块上天赐予的天然绿地,却因一座千米多高的马郎坡大山所阻隔,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沉寂在千年的孤独中,隐去了星光灿烂的东西,无法找寻到支撑起草原精神的某种力量。于是乎,透过草原今人的人文风情,整个寨子全是岳姓的岳家寨与其散落在周围村寨的岳姓一族,让人们自然地将其与岳飞这位闪耀在历史时空中精忠报国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他们,是否真是岳飞马放南山鼓声稀后的后辈?于是乎,关于这个姓氏、这个寨子以及先人的遗风等引来了各学术业界的追踪,有关媒体的报道,亦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传说,岳飞被害后,其至今无法考证的某个儿孙为避“连祸”之害,逃奔躲藏到这里。之所以选择此地生活下来,就是因为看重这块高山台地,比较适合跑马练兵。作为岳飞后辈,其精忠报国的精神自然地影响着他们,要不忘征战沙场习武,有朝一日朝庭需要,仍要为国效力,让岳飞精神代代沿袭下去。以至于,二十多年前,岳姓犹为集中的岳家寨中,曾建有一个敬供岳飞的岳王庙。据一些年长的老人回忆,当时庙宇里置有秦桧跪在岳飞面前请罪的石雕像。中堂的岳飞像前香火不断。不幸的是,这个庙宇里的一切,被文革一劫所洗,留下的仅是一个破败的空荡荡的庙房。此后,在当地教学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这座尽管残破的房子,最后成为方圆几寨孩子念书的学堂。

遗憾的是,顾此失彼的岳姓后人,为给膝下儿孙们创造较为理想一点的学习条件,无知地将庙宇拆除,建成现在的学校。从此,庙宇不复存在。不知现在在此念书的的孩子们,他们朗朗的读书声中,是否有一些关于教学址的影像故事……

更为遗憾的是,关于草原上岳姓一族的族谱,也一同在文革之中散失,留给无数岳氏后姓寻根时永远伤痛

倘若这些还在,我想,岳飞精神的光芒,一定会使现在的草原更加光芒四射,人们会追寻岳飞精神的力量,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地赶来这里探个究竟,让草原因此而弥漫上厚重悠远的人文气息。

然而,消逝的东西不是都可以复原的。我们不必要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去人为的刻意地复制,何况,其中的一些也仅是传说而已。一些传说之所以能长传民间,也一定有其自在的精神力量而被人们幻化、演绎成传说。最终,还是光耀中华大地的精忠报国精神力量,早已浸透每个华夏儿女的心灵。它超越地域时空的距离,让中国大地各族儿女团结一心,高歌猛进。这应是岳飞精神长存,令人振奋的沸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