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酒酒酒(老刀杂谈)

2013-12-07 07:06 | 作者:惩腐恶 | 散文吧首发

中国的 酒 酒 酒(老刀杂谈)

人们一提起喝“酒”,就会联想到中国的“酒”文化。中国人喝酒,源远流长。中国的第一杯酒,是谁“酿”出来的?又是谁喝下了“第一杯酒”?实在难以考证。这只好留给我们尊敬的考古学家去研究、研究,考证、考证了。

古人,常以“饮酒吟诗”,“饮酒会友”为乐。这到是事实。就拿李白来说,就留下了“斗酒诗百篇”的佳话。在中国,以“酒”为题材的佳作,更是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在此,也无须多叙。

中国,是礼仪之邦。上至国家元首,下到平民百姓,都有“以酒会友”的习俗。影片《上甘岭》插曲中就这样唱道:”朋友来了,有好酒……”。在中国,只要是亲朋好友光临,就一定会有好酒相待。

中国的酒,种类繁多,等级森严,也是身份的象征。国家迎宾设“国宴”,用的是“国酒”。大款待客,用的是“名酒”。而平民百姓请客,喝的只能是”土酒”。统统都是:洒酒 酒 。

“名酒”,是权力的象征,也是身份的体现。椐悉,一瓶’名酒”,有的就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1个月,甚至几个月的薪金。普通工薪阶层,是绝对吃不起的。因此,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酒”现象:买“名酒”的,却不是吃“名酒”的;吃“名酒”的,绝不用买“名酒”。每逢重大节日过后,回收“名酒”的小广告,大街小巷都有。

上级来了,也必须请酒。什么级别的领导,还应该摆上什么级别的酒。不然,就是对领导的不“尊重”。酒能助兴,套话更多。下级说的吹捧话,这是对领导的“尊重”。上级讲的客套话,肯定成绩,人人皆有。说的都是“顺水人情”话。人一走,酒就凉,有什么“有用”和“无用”。公款吃喝,人人皆大欢喜,反腐倡亷,早被“酒”冲到脑后。

酒量不佳,也无须发愁。可请人代陪酒。”陪酒女郎”,应时而生。单位有,酒吧有。为陪领导作“奉献”,丢掉了小小性命。这是否可算是:当代“酒雄”。

求人办个事,也必需得请酒。有“酒”事好办,无酒就得“研究”,“研究’,再“研究’!

红白喜事,都得办个酒。满月酒、对岁酒、生日酒、新婚酒、乔迁酒,开业酒。这样酒,那样酒,普通老百姓,实在难应酬。

在某一地区,还流传着一种吃酒“涵俗”。名曰:“闹丧酒”。长辈过世后,亲人齐聚一堂,酒过三杯,以酒壮胆,闹得难分难解,甚至拳脚相加。“闹后”,和好如初,从不记前仇。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巳的“酒文化”,“酒习俗”。好的,应该发扬光大,更好传承;不好的,也必须加以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让本民族的“酒文化”,“酒习俗”,源远流更长。

亲朋好友聚会,自然离不开“酒”。酒过三杯,猜拳喊码,闹过不休。邻居烦,亲人忧。为酒而丢掉了小性命的,确是大大的有。据专家说,每天少量饮一点酒,对身体健康,还是有好处的。但如果把“饮酒”变成了“酗酒”,危害可就就大了。

更奇怪者,某县一位主要领导,也发了“酒疯”。就曾在一次干部大会上这样说过:“不会喝酒的,不会跳舞的……就不是“称职”的好干部”。在这里,会不会喝酒,也成了选拔干部的标准之一。这也许是“酒后说糊话”,忘了自已是领导干部。

最可怕的,要算是“醉酒驾车”了。一违法,二害人,三害巳。国家三申五令,严厉打击,可就是屡禁不止,这也许和“酒能壮胆”效应有关。酒后敢开车的,绝不是“英雄”;敢开“英雄”车的,也绝对不是“英雄”。实得其反,还会变成“狗熊”。每逢佳节和重大庆典。全家团圆,亲朋好友相聚,自然少不了饮酒。为了家人,为了亲朋好友,为了自已安全。劝君一定要牢记:喝酒莫开车,开车莫喝酒!

只要地球还在转,中国的“酒文化”,必然源远流更长。看来,还会象《红高梁》插曲中所唱的那样:好酒 !好酒 !!好酒!!!一一一桂林老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