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思想不断流

2013-11-29 09:31 | 作者:观鹅会意 | 散文吧首发

博学思想不断流

文/观鹅会意

俗话说:做甚谋甚,讨吃谋棍。大千世界里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人都存在着思想,只是每个人的思想境界有高低区别罢了。

思则谋,想则远,说白了思想就是想远处的事情。农民根据秋收农作物出售价格的行情,再结合天的降量,思忖着明年开农田该种什么庄稼好。商人思谋着市场商品价格的涨跌,自己贩卖商品能从中牟取多少利润。画家思虑的是作品的构思奇妙,技法风格,既合情合理又有所创新。作曲家思考的是乐章中的主旋律,是否能与他想表现的思想情感和演奏乐器的有机结合。作家思想的是文学创作中人、物、景能表现出的思想境界和词能达意,辞无所假。

生命是生物体从产生到灭亡的过程,只要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会有思想。这就像一个鸡蛋,在没有孵化前它是不具备思想的,它就像带胚芽植物的种子,当孵化出一只小鸡的时候,它就具备了思想。农民因天旱水涝欠收的只是一届庄稼,商人赔本了还可以东山再起,这些都不会穷年累月停辛贮苦,过不了多久就会随着岁月而淡去,而蕴涵在文字中,画作中,乐曲中的思想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如果把一个人的思想喻作一条河流,智商是它的源头,文化知识,生活阅历就是它的支流,谁接纳的支流越多,谁的思想就越开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就这奔腾了千万年的黄河,它也有断流的年代,其断流的原因还是因为汇入的支流少而干枯。一个人思想汇入的知识贫乏了,他也是会断流的。缺少思想的农民,他就不注重科学种田和引入优良品种,后果是庄稼减产收入减少。缺少思想的商人,他就不懂的商品流通规律,就不会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有些成名作家,曾经写出过脍炙人口受人赞誉的文学作品,可后来就难以写出来优秀作品了,就是勉强写出来的著作让读者一看就是七拼八凑在一起的文字,原因还是他深入生活体验的支流断了,当然他写出来的作品是“竹筒做枕头——两头空”。

当今有人提出“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重要的观点,这简直是幼稚到让人喷饭的地步。试想,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让他登了几次泰山,归来后就能写出来赞颂山美的诗赋吗?不靠读书去掌握文化知识,光凭游山玩水就能使知识徒增吗?简直是荒唐至极一派胡言。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提醒你在掌握了厚实的书本知识后,还需要去社会中实践到大自然中体验,让社会知识来丰富书本知识,让见多识广来启迪思想的开阔。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从小刻苦读书,不仅把祖宗留下的一屋子书阅读完了,还经常去有书的主家去借读,他博览群书学富五车。他的成就首先是具备了对地理学研究的能力,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这样他才跋山涉水去实践书本知识。他写的游记不仅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还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后人根据他的游历日记,整理出《徐霞客游记》,虽然日记大部分已经散佚,现存的《徐霞客游记》,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仅存的40万字的日记,仍然向后人展现了他广阔范围的考察记实,这样的例子从古到今数不胜数。

清代学家吴嘉纪曰:“不读书形体陋”。话意为不读书使人变得粗俗。所以我们要效仿古人潜心读书,把大好时光用在读书学习上,而不是异想天开用行万里路来替代读万卷书。笔者在电视上看到一档节目,主持人让一位明星听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他竟然写出的是“大江东去,狼逃尽”,让人笑掉大牙的错别字,就是把他送到河北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赤壁下,为他咏唱作者的《赤壁怀古》,他能感悟到作者起笔高如云,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的写作风格吗?他僵硬的思想能体会到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吗?能感悟到作者豪情亢奋与感慨超旷之情在相互传递吗?这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被后人赞誉为词中之“千古绝唱”,就靠去几次赤壁旧地,能够理解了作者词作庄中含谐的婉约之句吗?

带着知识去寻觅历史,带着历史去探求知识,这样才能让思想把知识与历史铸就成一座丰碑,只要你充满了知识的活力和旺盛的思想,就是看到了悬崖绝壁上的一颗孤松,你的思绪也会不安的骚动起来,因为你已经看到了过零丁洋直立在船头的文天祥;因为吗已经看到手住汉节伫立在鹅毛大雪中的苏武;因为你已经看到“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因为你已经看到岳家军“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只有你体悟到生命就该刚毅地去面对大自然的洗炼,只有这样才可超凡脱俗熬立苍穹,才能把沧桑寂寞看作是人生一双隐形的翅膀,因为它象征着一个强者所具有的坚韧、淡泊、奋进、自信的品质。

思想可以把你从书本中掌握的知识变的鲜活起来,思想可以让你的大脑消化掉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思想可以让知识点燃行动道上的一个个路标,思想就是生命的足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