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伴仙山

2013-11-20 17:19 | 作者:于学忠 | 散文吧首发

【魅力盖州·旅游篇】情系伴仙山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朋自远方来!生命是一场旷达明净的远行,将人文和历史装进行囊,携着温润的思想与情感,一路匆匆赶赴,又闲庭信步,流转四季,无悔风霜。于寥落时觅求繁华,又在璀璨中寻找淡然。在疏离时渴望热烈,又在喧闹中向往宁静。

四时风光,人间景物,承载了山水的天然气韵,蕴涵了岁月的无穷真意。风景就像是人生行途中的驿站,每一次放逐都会让你从年轻走向成熟,从浅薄走向深沉,从浮躁走向淡定。这一站,抵达的是水色山光的伴仙山。

伴仙山,也叫鹤阳寺山、朝阳寺山,海拔226.3米。位于盖州市团山镇,山的北侧是大清河的入海口,西侧是碧波荡漾的辽东湾。伴仙山距盖州城西南约10公里,是一座挺拔险峻的山峰。站在山上,晴天可北望营口,南眺仙人岛,西瞻浩瀚渤海,东俯盖州古城,方圆几十里景色尽收眼底。这座山古代遗址丰富,即有商周遗址,也有高句丽山城,还有明至清代的寺院和烽火台等人类活动遗迹。

来的时候,无须带着一颗参禅悟道的心,这儿的风就会为你洗彻尘埃,纵然你只是凡胎俗骨,灵魂亦可以洁净如莲。遥望远山碧海,近观鹤阳寺山,只是暂的瞬间,昨天的怅惘换作今日的通透,过往的迷醉换作此刻的清醒。这曾经就是佛地,就是禅境,你不必诚然地追寻宁静,就可以感受到庙宇的出尘,你无须刻意去拥有宽容,就可以深悟莲花的慈悲。

穿行在山林路径,两畔的苍松古柏,因为浸染了鹤阳的香火,也做着禅意的沉思。钟鼓唤醒还在迷失的心灵,梵音浇醉原本浮躁的思想,此时的鹤阳禅寺已经为你开启了朝圣的重门,展示着洁净无尘的风景,也讲述着千百年的风故事

朝阳寺山山城在山上。山城依山脊设险,用花岗岩石石块砌筑城墙,城址平面略作方形,西北角较为突出。城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50米。城址座落于该山的东南山坡及山沟中,面积为122500平方米,城周长为1379米。山城的墙宽1.2—2米,现存高1.2米。东城墙现存323米,城墙残存高度1—2米;北城墙长538米,余段可见城基残迹。城有三门,南面开在城城墙正中山谷处,宽4米,外有瓮城遗迹。西面有二门,分别开在西墙北段和西北角,门宽2米。

步入鹤阳寺,你抬眉时会与殿内的观音菩萨对望,只是刹那,会让你多情地以为,她如此执著地端坐在莲台,是为了等待你的到来,这不曾约定却相逢的缘分,更是经久铭心。纵算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她也会给你同样的慈与悲悯,让佛光照耀你渺小的生命与灵魂。

这里另有“莲花观”之称。当年,这里古柏参天,香烟萦绕,晨钟暮鼓伴随着木鱼声声,三三五五虔诚的香客,还有众多的善男信女们跪在神佛金身前,倾诉着自己的心愿,颇有一种威严肃穆之感。

行走在林间曲径,听潮音起落,感天地纯然,有意无意之间,不知道哪一段风景又会与生命相关。与“莲花观”的邂逅不是偶然,亦不是必然,也许你不会深情地驻足,但是一定不能清淡地错过。心是莲花开,恍然间,此岸为莲花净土,彼岸已是红尘万丈,意境高远,气象超凡。

伴仙山之美,在于景更在于人。鹤阳禅寺,千年流转,这里有过“黄花道人”现身说法,这里有过“驾鹤成仙”的普度。有人来过,又走了,只是天涯过客。有人走了,又来了,做这寺院归人。好风如水,这里不宜对酒长歌,明月无尘,这里只许静坐听禅。

伴仙山山前的半山腰,有一片寺院遗址。就是著名的“鹤阳寺”。据《盛京通志》记载:明朝天顺年间,有一个黄花道人居此修炼,数年后,乘鹤仙去。

传说,鹤阳寺原名镇海寺,是渔民为保佑出海安全而兴建,不知道过了多久,寺里发生了一件事,相传寺里住着一个和尚,他常见一小牛倌放牛,身旁有一个穿红兜肚的小胖孩相伴。和尚便哄吓小牛倌用红线栓住小胖孩。和尚意外地得到了这棵人参娃娃,于是用锅煮好准备吃掉。小牛倌不见了小伙伴,思量是和尚捣鬼,便到寺内探个究竟。他来到寺里,顺着香气走到一口锅前,忽听锅里传出“小牛倌快来吃”的喊声。小牛倌便狼吞虎咽吃掉了人参,顿觉浑身轻飘起来,转眼间变成一只仙鹤飞走。正在打坐的和尚看见庙内飞出一只仙鹤,感觉不妙,跑到锅前一看只剩下一锅汤,他一口气把汤喝完,不料黑心的和尚变成了一只黑山羊,走到寺外被屠夫杀掉了。镇海寺里一天内飞出一只仙鹤、跑出一只山羊,人们便把寺名改作鹤羊寺。

沿着来时的路离去,去寻找前方更明亮的风景,回首的过程却蕴藏了一份醒世的清凉,会让你觉得人生若禅,越参越孤独,世味如茶,越品越淡泊。

传说只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期冀而已,不过,明代时就有一首《盖平半仙山诗》:“水色山光兴不孤,乾坤寥廓自锤炉。此间莫道无多景,只是红尘半点无。”

又说,寺前有一口井,名叫素井,这口井里的水一遇到油污和脏物便会干涸,必须经人洗刷、道士诵经,水才能复原。在这里还流传着有趣的民间故事。

在鹤阳寺山主峰上,还有一处明代边防报警用的烽火台,称为郑屯烽火台。用大型花岗岩石条砌筑,白灰勾缝,台内填土,台基石条21层,高3.2米,台基四边长度不一,西面长8米,东面长8.6米,南面长10.4米,北面长11.2米。台为上敛式,现存顶部西边长7.1米,其余三面已坍塌。建台石条长1.4米,宽0.6米,厚0.21米。这一烽火台与团山乡西崴子烽火台、鲅鱼圈望海寨烽火台等遥相呼应,是明代海防军事上一个重要的设施。

风物是静止的,而思想却在流动,连同步履,还有眼目,都在朝着远方追寻。烽火台遐想,让你一往情深地朝它走近,并且无比虔诚。站在烽火台前,我凝目沉思,眼前仿佛出现了列列战骑、万头攒动、追逐厮杀、刀光剑影的壮烈场面;耳畔似乎响起了炮声隆隆、战马嘶鸣、喊声四起、鬼哭狼嚎的凄惨声音。一股哀伤、怜惜之情顿时涌上心头。烽火台好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在述说着盖州大地所发生的历史故事;又像一个哨兵,伫立在那里,日守候着这鹤阳山周边人民的安宁。”

伴仙山护佑着一方百姓,见证着富盛文明史的源远流长。钟声是一种召唤,也是一种挥别,这里的时光似乎不容许你过多地停留,任何不舍的驻足皆会视为纠缠。都说年华苦短,回首过往,究竟是光阴将你追逐,还是你虚度了光阴?想来佛也不能给你一个明确的回答,既然过往已成为追忆,那么就珍惜将来,因为将来隐喻了更深刻的禅机。伴仙山,有多少人来到这里,不由自主地把俗世的时光给丢了,又有多少人,来到这里,漫不经心地将城市的繁华给忘记。而这一切,皆有因果,皆为命定。

仙哉!养身静心的好去处。曾经,盖州文人于天墀有《鹤阳寺即景》:“断崖高挂寺门偏,榜作华阳小洞天。夜静潮声生枕畔,雨余山色落窗前。上方楼阁全疑画,下界村墟半似烟。只此便堪称度世,更从何处觅神仙。”与伴仙山的神交之旅,为伴仙山赋予更多的“仙”彩。

漫步于伴仙山,观赏绿林葱葱,聆听溪水潺潺,仿佛远古之音,悠长绵远。远处,苍茫绿野间青霭袅袅升起,伴仙山,色彩斑斓,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盖州古城之醇美与北海新区之秀丽尽收眼底,豪迈之气,荡气回肠。

这是一块充满勃勃生机的土地,这是一座迸发激情活力的新城。从“边陲渔村”到“荣誉之城”,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动着和谐的音符;从闭塞落后到开放包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让人感受到强劲的发展律动——

“屹立仙山行云漫漫,遥瞻北海细浪悠悠。”缘来缘去,如同潮起潮落,来时浪花翻涌,惊涛拍岸,去时碧海清波,淡定从容。伴仙山呈现在眼前恰好似一幅千年画卷,画的名字叫:“多少楼台烟雨中”。驻足,欣赏,让人久久不忍移步。

今天的伴仙山下,仍然流传着一些“轶事”:曾经的“小渔村”如今已难觅旧踪,建设者们正努力打造的,是一个“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北海。

眼下,北海新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持生态文化建设的理念,因地制宜根据得天独厚的海蚀地貌旅游资源和多彩纷呈的人文气息,精心策划推出了“辽东湾海蚀地貌公园”二十八景精品旅游产品;其中,鹤羊山森林风景区,龙宫一条街、辽东湾白鹭园自然保护区、北海浴场、红海滩等“二十八景”,处处生情,展示了生态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妙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北海新区一条集湿地体验、观光游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景观带。开发完善后的海蚀地貌“龙宫一条街”景点,将成为阐述“龙文化”的风景区。

“海风潮韵龙腾起,世纪商都耀北海。”未来,北海新区必将会成为东北亚著名的滨海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都市高端旅游服务基地、渤海湾著名的滨海国际生态居住区。

伴仙山下,曾经的落后和困苦也一去不返,北海新区人正在以创新创业的激情,开拓向前的斗志,续写着滨城的传奇。

“沐浴仙风,感受文明,分享健康!”一次历程见证一段超越,一次追寻成就一份完美。多年以后,记忆中的伴仙山,是一坛封存的佳酿,无色亦无味;是一曲流淌的弦歌,无调亦无音;是一粒飘忽的微尘,无来亦无往。而伴仙山的美,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于学忠/文 王有禄/摄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