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为母亲背语录

2011-08-26 06:34 | 作者:太阳8雨 | 散文吧首发

至今,我还不能流畅地、完整地背出十首唐诗或是宋词,即使对流行音乐,我也难以唱得准、唱得全一首完整的曲子。不过,那个特定年月的语录,我还能一口气背上好多篇。每每这个时候,我的眼前就浮现起当年为母亲背语录的情景。

文革那个年月,常常是黄昏时分,当扯在生产队场头高高旗杆上的四方形的小红旗降到半截时,便传出清脆、响亮、有节奏的锣声,那是在告诉人们:开会啦!社员们听到锣声,纷纷从劳作的田间、家中赶到场头。会场设在生产队用来堆放杂物的房子里,在空旷的地方一溜儿摆上儿张条条凳,足有3米多长。人们挨个儿静静地坐着。组织学习的是读过完小的队长,点完名之后,如同老师给学生上课一样,先跟大家一起温习已学过的语录,再交代当天要学习的内容。大多时候只有队长手持一本语录本,队长说一句“深挖洞”,社员们也跟着学一句。教了几遍之后,便让大家自由背诵,接着就是抽查。跟检查小学生背书一样。母亲生于农家,从未进过校门,别人识字、看得懂、会理解,拿着语录本也能自己读、自己背,而母亲却不能。死记硬背对她来说比挑担挖沟还难。因而母亲常常成了为数不多的背不上捱到天黑、等队长发善心的几个之一。

母亲因此常常很晚才回家。日,有的人家已早早吃了晚饭,搬张凳子、摇着蒲扇乘凉了,母亲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见到冷锅冷灶,那么多纷繁杂乱的家务还得去做,急得忍不住声泪俱下,双手不停地捶打自己。但不管怎样,等到心里稍稍平息之后,母亲用袖口擦擦眼泪,又忙去了。

没日没繁重的农活、繁琐的家务,还要承受种种的精神压抑,母亲年过四十,身子却是那么孱弱,几道如刻的皱纹使那本来就很瘦削的脸庞显得过于苍老。那时母亲的心里有言不尽的苦衷,她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以这种方式来发泄内心的痛楚和辛酸。望着母亲忧伤的神情,我在心底里暗暗地想为母亲做点什么。我已经上三年级了,家务活干不了多少,那就帮母亲背语录,让母亲早点儿回家吧。一天放学后,经过场头,同伴们在宽旷的场地上做游戏、抽陀螺、在高高的草堆间翻筋斗,我悄悄溜进光线暗淡的队房,来到母亲身边。队长表情严肃地站在前面,仍旧是他说一句,大家跟着说一句。用不了三遍,我就记住了。于是,我反复背诵,母亲在旁边小声默背。不久就挨个儿抽背了,不是王老说错了字音,就是李二姨说掉了字,结结巴巴的。队长不时地看语录本,那红赤赤、胖乎乎的脸上总是流露着不满的神色。轮到我母亲背了,母亲似乎成竹在胸,站起来镇定了一会儿“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声音洪亮,字字准确、清晰。队长很高兴,并表扬她“精神饱满,富有革命豪情”,让她第一个回家。路上,母亲一把拉住我的手,把我拥入怀里,泪水顺着憔悴的脸颊簌簌而下,哽咽着对我说:“你一定要好好读书……”我一下子拽住母亲的衣角,使劲地点了点头。以后每次放学,我都有要经过场头;每次背语录,我总是站在母亲身边,想不起来时,我就在旁边小声提示,母亲又能自然地接着背了。从此,母亲再也没有一次因背不上语录而迟回家。

事情已过去四十多年了,我总是忘不了那些语录,忘不了为母亲背语录的情景。其实,我的记忆力很差,也一直是我学习难以如人的障碍。可我总不明白那时背语录那么用心、那么投入、记性那么好。也许我不想再见到母亲因迟回家捶胸顿足的身影,也许因为我是母亲的儿子,无以回报,仅此而已……

评论

  • 原上荻花:好。很形象,我们至今还能背出很多语录,这是那个年代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拜读了。
    回复2011-08-26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