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吊脚楼

2008-06-07 15:12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来到武陵山区,你随意走走,到处可见那惹眼的土家民居——吊脚楼。

在那青山碧水间,丛林密箐处,一座座饱经风吹日晒的别致的木楼或依山靠峰,或傍河临,相依相偎,挤挤挨挨,高低错落。层轩曲槛半掩半映,灰色屋顶像片片宽大的枯叶,重叠铺排。屋在山中,犬吠云中,那份诗情,特醇特厚;那份画意,特鲜特美。被岁月的脚板打磨得溜光锃亮的石板则平平仄仄、藤蔓悠悠地穿街走巷,入户落门,缠绵缱绻地把婀娜多姿的吊脚楼勾连成一处寨院、一片村落。

世间凡物皆因父精母血、阴阳和合而孕育。追溯吊脚楼的诞生,其母应为武陵山区之环境。武陵山中,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睛,沟沟坎坎,峰峦叠叠,溪河纵横;其父应为土家人们,他们将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作种子,植于大山之中,沐风栉,吸日精月魂,逐渐长大成型。遥想土家先民,为避战乱屠戮,筚路蓝缕,拖儿带女,播迁于此,为了生存,只得将珍贵的平坝当作活命的依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选择那些坡坡岭岭,稍作平整,建成“巢穴”。据《旧唐书》载,武陵“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由此可见,吊脚楼这种干栏形式还可以防湿防虫防兽。吊脚楼一般是半平地半悬吊,像一只轻巧的猴子坐在山麓水湄,又似一只暂栖的燕儿,举着羽翼。关于屋子的方位和朝向,据说起初并不注重,后来便有了讲究,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和向阳背风为最佳场所。

吊脚楼建筑样式随山就势,随物赋形。最基本的是连三间“一字屋”,在围成井院时称“正屋”。吊脚楼用得最多的定型是一正一横(厢房),形象地称作“钥匙头”。那一横就横出了特色——楼上悬柱,楼下落柱。钱米活泛的人家,为图个周正闭合,会做个一正二厢房,围成“撮箕口”,甚至在“口”前加上“朝门”,围成“四合水”。要想造成“画栋连云”效果,还可发展成“两进一抱厅”、“四合五天井”。吊脚的形式依地形有半载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涧吊等,林林总总,花样繁多。吊脚楼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司檐和龛子。山墙雨搭与挑檐相接,成为司檐,用于挡雨通风,其山花部分,常敞开通风,俗名“鸦雀口”。龛子是土家小楼阁的雅称,它是吊楼上的厢房,外有走栏。“铁匠难打铁绣球,木匠难起转角楼”,要说最难的,就是转角楼。房屋四周均须伸出挑檐,以栏杆连接成一体,走栏上铺上楼板。走栏支承在挑瓜柱上,挑瓜柱则由挑枋支撑,下端不落地,常雕成瓜柱,或垂莲柱,悬于空中。转角楼是能工巧匠心智的比拼,好的转角楼不仅轻灵秀美,而且结实浑然,线条自然圆润,雕镂精工富有韵味。土家人视吊脚楼为自己心尖尖,细心呵护它、惜它,竭尽全力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为了耐风雨防虫蛀,板壁柱子涂上桐油;大家宅院,因为几进几厅,户多房多,为免遭火烧连营,还会砌上封火墙,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分开。为装饰屋顶,将檐角弯成半弧,成牛角样式,显得玲玲飘逸。在廊洞下雕龙画凤,涂饰彩绘。为装饰门窗栏干,除雕以“回”、“喜”、“亚”字格等吉祥图案,还以土红颜料作底,以光油掺入山漆,刷得个亮堂照人。另外阁楼屋脊以瓦作太极图;封火墙的墙头墙尾装饰以凤凰神,乍一望去,只只凤凰引颈朝天,似在高歌,似欲上翥。

起吊脚楼很有讲究,极有章法。先得“伐青山”,选那椿木和紫木,取“”、“子”的谐音,寓“春常在、子延绵”之意。木材风干后,请来有名的木匠、画师,开始“架大码”:在主梁上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子图案,着色极鲜极艳,花花绿绿,亮人眼目;将柱子刨得溜光圆滑,凿上大小合适的榫头方槽,按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穿斗相接,排成木扇。其结构很谨严,不用钉子,全系卯榫嵌合,严丝合缝。万事齐备后,择一黄道吉日,请来众乡邻帮忙,将排排木扇竖起。木扇柱头下垫着青石磉礅,雕工很细,有方的、园的、八角形的,有刻上狮象等兽形的,有刻上各式花纹及其他物象的。上堂屋顶梁时要祭祀,燃放鞭炮,请两名歌师或掌墨师赞梁。赞梁者攀梯而上,一人提酒壶,一人端茶盘,一步一赞,“手提酒壶闪金光,壶中美酒喷喷香,欢欢喜喜上梁去,要跟主东赞主梁……主梁主梁,生在何方,长在何方?生在青龙山上,长在凤凰岗上……”随后抛洒梁粑粑,给主梁挂上五彩布料。这天,亲朋好友都会前来送礼恭贺,有钱的送点钱,有米的带上几升米,礼物不拘多少,人来情到,主人家也只是图个吉利热闹。

吊脚楼正屋中间为堂屋,设神龛,供奉祖先,过年过节,以三牲祭祀。左右为卧室,左为尊,右为卑,左住父母,右住儿女。有的还在堂屋左房设火铺,地面上铺上比堂屋高一步的木板,房中央设置火坑。“改土归流”前无论男女长幼皆睡卧于此,男女来客也常歇息于此,略无嫌隙——据考证,这是古代席居制的沿袭。“改土归流”后,父母、子媳才分开。火铺是土家人生活和情趣中心,节日、晚、时节,家人或亲戚、伙计围火而坐,饮茶、抽烟,或将火坑三脚架上炖上一锅子腊味或飞斑走兔之类的野味,拿出自酿的苞谷烧或米酒,把酒趣话,醉谈社会人生。最雅致的地方就是龛子,是土家阿妹居所。阿妹在室内或挑花绣朵,或读书写字。这里雕窗绣阁,风情浓浓。阿妹窗前那扇灯光,是勾人心魂的诱惑,遇有发情的小伙会伏在楼下直勾勾地巴望着阿妹映在窗上的倩影,学着鸟鸣虫叫,引阿妹幽会;或在与阿妹阁楼对望的山头,于月光地里唱起一支支情歌,“这边唱歌那边听,有情妹妹快答应,郎找情妹到山岭,哥妹团圆才放心……”把阿妹唱得直到夜不能寐,心儿痒痒,脸儿红红,情思绵绵。外面的走栏上又是晾衣晒被的好去处。谁家的西兰卡普亮丽,谁家的女人、女儿挑花绣织灵巧,这里就是一个展示的妙处。龛子下是只有柱子的敞屋,常置旱碾、磨盘、碓码,或拴牛、喂猪,或堆放杂物,什么粑粑凹、梨耙锹铲或码得齐齐整整的柴垛。厨房一般设在火铺屋后面,室内设灶台、碗柜、置案板,各式腌菜坛罐一溜儿摆着。

收获时节,吊脚楼的梁枋上会骑上金黄的苞谷棒子,挂上火红的辣椒串子,有的还将红薯、萝卜也用竹片穿起来悬吊风干。农闲的时候,板壁上会挂上蓑衣、斗笠、渔具、长铳等物具。冬封山,正值狩猎之时,壁上又会悬上麂、兔、野猪、野鸡等物。

日起月沉,花开花落,炊烟袅袅,吊脚楼内演绎着土家人的婚丧嫁娶、饮食起居……万种情趣在这儿沿袭流转。吊脚楼,如一部乡村之牧歌,似溪沟河畔依依呀呀转动不停的水车,日夜不息地传唱着土家风雨飘摇的历史、摇曳多姿的人生和咀嚼不尽的故事,沧桑、悠远、隽永。

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政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