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遗事,悠扬在琴弦上

2013-06-25 15:35 | 作者: 春泥 | 散文吧首发

育苑

月牙弯弯,蝉鸣声声,依旧是燥热一团。此时,诺大的广场挤满了观戏的人群,黑压压的,簇拥着戏台,虽然没有了昔日打谷场上麦秸的清香,却从不远处的公园里飘来淡淡的女贞花香。当吹拉弹奏的家伙什响起来时,一度喧嚣的声浪陡然而止,于是,《三哭殿》里的人物便一一粉墨登场。

豫剧《三哭殿》这出戏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和悬念,一开场便抓住了观众的心。昔日,帝王们总给为人臣者出难题,以此为乐,不承想,这里的皇上亲外孙却给他心爱的外公皇帝爷爷出了一道“难题”,看看他解这道题是用“家法”,还是用“国法”,抑或还是什么别的法?呵呵!看到这里,我偷着乐了。

当李世民这位贤明之君接到这份“难题”时,顿时就被雷到了,或者说差点没背过气去,其嫡亲外孙出的题可不是什么“树下一个猴,树上骑个猴”的脑筋急转弯,而是应用题类型的单项选择,做错的话,就不是听到一声“没关系,下次认真点”这样简单,而是面临一个最大的尴尬境地:御外孙将自己的新国丈打死了!太宗暗叹:“好外孙!是欲将孤王爷爷置于炉火上烤耳!”

唐王一下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或者说顿时成了一个跷跷板的支架,一头是新丧父亲、杏眼圆睁、志在报仇的贵妃娘娘,而另一头却是杀人者的公主母亲及后台外婆长孙皇后,世民夹在中间,这个郁闷,这个着急呀,真是火烧火燎,五味杂陈,不知损伤多少脑细胞。虽说国丈他有恃无恐,恣意妄为,为非作歹,横行霸道惯了,但他也太没眼力劲儿,导致引火烧身。

那秦英岂能小觑?身为少年,却是出身在皇亲帝胄之家,其母为真龙天子的女儿,其外婆乃当今国母,那种生来的优越感造就了他“浑身是胆雄赳赳”的傲气,结果,骄横拔扈的国丈毙命于秦英之手。一场皇亲国戚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政治地震终于引起了皇宫里的轩然大波。看到这里,我又乐了,编剧真好手段!构思的皇宫内的内部冲突矛盾竟是如此尖锐和奇特。

于是,围绕着“杀秦英”与“保秦英”两大命题,两股势力在李世民的皇宫大殿里展开了“论辩”,一边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贵妃,一边是共过患难,伴君打下基业的皇后及他们的女儿,一边是云鬓不整,脂粉不施,梨花带,泪眼婆娑的得宠妃子,一边是正宫娘娘及龙生凤养的公主,贵妃哭其父已经被杀,公主哭儿子即将绑赴刑场,皇后哭其外孙遭此不测,宫廷里哭作一团,博弈也好,角逐也罢,令做“裁判”的太宗皇帝左右为难。

正是贵妃怒气生,后果很严重,公主一发威,后果更严重。然而,宫殿里的哭声并没有使世民晕头转向,经历战争和“玄武门之变”磨练的太宗,不愧为彪炳史册的一代明君,缓过神来,就把帝王之术在宫里玩得出神入化,显示出高超的政治智慧来。琢磨一下哈,用“家法”吧,秦英死不成,贵妃不答应;用“国法”吧,秦英活不成,皇后得拼命,看来都不能用,那只好用“乾坤假设挪移大法”了。

于是,太宗世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撩龙袍,近前去,好话多讲,唤一声贵妃娘娘,王与你商量商量”,开始做贵妃的思想工作,开导起贵妃来了。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无非是如果什么什么,结果什么什么云云,上纲上线,将一刑事犯罪事件置身到国家安危的大背景之下。

贤贵妃,你想,一个杀人犯倒下去,那么就会激起千万个“杀人犯”站起来,那可是如狼似虎的守边将士啊,你寒了他们的心,他们就会挥舞着寒光闪闪的刀剑表明他们此刻的心情,杀奔长安,绝尘而来。今天敢杀守边的秦驸马的儿子,那我们一般将士的生命不是如同草芥吗?晚反不如早反,反了吧!贵妃啊,那你就不再是“受害人”了,而是“害国者”了,到那时,可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呀,孰轻孰重呢?自己掂量吧。

贵妃默然,事情搞定。李世民成功地调解了宫廷恩怨纠纷,看来很具有调解员的潜质。于是,一桩棘手的有关杀人偿命的家务事就改变了性质,变成了稳定江山社稷的国事了,自然贵妃娘娘就俨然成了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国之贤良。其实,贵妃心里明镜似的,虽然自己是合法的身份,贵妃在太宗那里是个宝,但在皇后娘娘及公主那里算是那道菜呢!太宗不能一直罩着自己,没准,那会儿不小心就会在黑地里挨一板砖什么的。其实,如今那些贪官们包养的“二奶”也有类似的情结。

一个是外戚,一个是内亲,孰轻孰重?俗话说:“打断骨头连着筋”,世民自然也是懂得的。最终,原告主动撤诉,被告相安无事。世民不徇私情,公正公平,也落下美名。一桩宫廷闹剧,最终被高明的君王以堂而皇之的理由摆平了。秦英那小子对他那外公皇帝爷爷佩服的五体投地,悄悄地给他打了120分。呵呵!我又乐了。只不过在那个时代,没有制度的制约,没有制度的保证,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秩序难以撼动,仅凭一两个贤明之君,能解决多少这样的纠纷呢?!比较起来,还是隋文帝麻烦事少些,独孤皇后牢牢控制住皇帝,不让皇上宠幸她人,然而毕竟少见。

其实,在封建时代,皇家的姻亲总是和政治捆绑在一起的,无有纯粹的自由可言的。说起来,我不禁同情起帝王家之女了,她们虽说是“龙生凤养”,娇生惯养,一直被皇权的金环笼罩着,然而有时却连撒娇、任性的自由空间也被政治挤占了去,再比如像另一出戏《打金枝》也是如此,当然,昏君在位时当另当别论。无怪乎,许多帝王之家的儿女感叹:来生不愿再生于帝王之家。在某种情形下,贵妃命运也是如此。

戏曲小舞台,人生大智慧。戏罢人散去,余音犹在耳。透过《三哭殿》这出戏,我们分明感受到帝王的政治智慧不同凡响,也感受到帝王在调和、处理封建等级秩序和国家法律矛盾关系时,在没有制度保证之下,皇权的诸多无奈和苍白。想着,品着,一丝笑意爬在脸上,好戏偶有所得,心中自然畅快。

2013年6月写于墨香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