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从神奇走向神奇

2013-05-27 10:57 | 作者:草原白杨 | 散文吧首发

(此文写于2008年11月)

位于湖南省中部的韶山,因伟大领袖毛泽东诞生于此而名噪寰宇,被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而令人神往。今年的秋末初,我有幸随团造访,参观了毛泽东故居,瞻仰了领袖的铜像,了解了韶山的历史和今天。

韶山的地名虽有个“山”字,却非因山而得名。追溯她的名字由来,还要追忆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虞舜。“韶”乃尧舜时期的乐曲名称。相传舜继承盟主地位之后,为传播文明,开拓疆土,率部众南巡荆楚蛮夷之地,至一风光秀丽景色怡人之地,甚为欣喜,便命随从奏乐起舞。优美的旋律响起之时,山鸣谷应,百随之鸣和并翩翩起舞,演绎了一场人与动物、自然高度和谐的盛会,山间胜境,人间盛会,亘古传颂,后人便将舜帝欣赏韶乐的地方名之以“韶山”。

发生这样故事时间,至少有4千多年的历史了,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和时间的淘沥,这故事传说和传说的发生地逐渐被人们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让后人越来越感到神奇,而且,这神奇到了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不但没有淡化,反而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在去往韶山的大巴车上,导游对我们说,清朝皇帝乾隆某一次游历江南来到韶山,面对着优美的景色,不禁感慨了一句,此地五百年之内必将出现一位大人物。随从探问此人姓氏,乾隆微微一笑,将手掌一翻做了答案。今天看来,那“手”字反过来不就是“毛”字吗?而且果然500年之内,韶山走出了伟人毛泽东,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之领袖。对于毛泽东,我一直怀有崇敬之情,他出神入化的政治韬略、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诗文、书法方面的大手笔虽不能说是前无古人,但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的。崇拜归崇拜,但还未到盲目。在我的心目中,他一直就是普通百姓中走出的英雄,一个通过实践而逐渐丰满起来的伟人。难道他的出生之地真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吗?怀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毛泽东的故居。

韶山的山峦和大多数南方的山一样,很少形成方向一致脉络,加之这里长年多阴云雾天气,太阳露脸的机会不多,人们的方向感就不是很强,因此大家造房子的时候很少有共同的朝向,大多是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毛泽东家的住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正符合风水学的“前有照,后有靠”之说。导游告诉我们,毛家共有22亩农田和十三间半房屋(其中的会客使用的堂屋是和邻居共用一间,因此为十三间半)。按照当时的条件,这应该属于温饱有余的富裕家庭,毛泽东完全可以坐享其成,守着祖业安稳地度过一生,他的父亲也正是这样想的。然而,不凡的毛泽东少年时就立下远大志向,决心要做一番大事业,给他的父母留下了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有青山。”然后走出韶山冲,踏上了革命征程,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开国领袖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韶山冲的上屋场,我们刚走下车,就远远看见一片绿树掩映中,有一座黄墙黛瓦的农家小院,这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居,他青少年学习、劳动生活的地方。在屋子前面,我一边排队等候,一边透过如织游人的缝隙,细细的观察故居的景致。原来它是一座典型的土砖青瓦的江南农家住宅,呈“凹”字型。和我们北方的住宅正好相反,它是座南朝北,这正和毛泽东走出家乡闹革命,最终建国定都北京的方向巧合。房子的两侧和背面是茂盛的绿树和翠竹,穿过密密的缝隙,可见有绵延秀丽的山川环抱,升腾的轻雾将其笼罩得若隐若现,更显示出此地的神奇。转过视线前面正对着两片碧绿的池塘,水面上还漂浮着片片绿色的荷叶,虽然多数花朵已经凋落,依然有几株艳艳地绽放着,迎接着各地的游客。据说,毛泽东畅游长江的本领就是在这两片池塘里练就的。随着游人的脚步,我终于挨进房子跟前,原来,这座宅院有两部分组成,西面的是茅草房,上面挂着“邻居”的牌子,中间就是两家共用的堂屋,上面门楣上悬挂着邓小平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贴金木匾。东侧的十三间上覆盖着青色的瓦片。由西向东,从堂屋进厨房便来到横屋,里面摆放着简陋的方桌和板凳,这里就是毛泽东一家就餐的地方,当然比起我们今天的餐厅肯定是寒酸至极,但就是在这里,毛泽东组建了韶山第一个党支部,并写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接下来便是毛泽东父母的卧室和他青少年时期的住房,然后便是仓库一类的房间。房间里那古老的厨具、带顶盖的木床、简陋的桐油灯、黑漆的桌柜以及石磨、农具和墙壁上毛泽东父母的遗像,都宛如一部部无字的书,在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沧桑,诉说着领袖成长的脚步和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的伟大奉献。此情此景,令人心潮逐浪,崇敬和缅怀之情油然而生。虽然领袖早已作古,和我们人间仙境各两边,但可以告慰的是:今天的中国不但解决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温饱问题,而且正沿着他老人家奠基的,后来继承者创新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然前行。

位于韶山中心的毛泽东铜像广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远处有群山环拱,近处是苍松翠柏围绕,环境优雅气氛祥和,是国内外游客缅怀毛泽东同志的重要场所,也是韶山人民举行纪念活动的主要阵地。从车上下来,我们就看到入口处一块巨大的景观石,上面雕刻着现代书法家沈鹏题写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沿着广场中轴线前行,两侧分别排列出六块小景观石,上面分别雕刻着毛体草书:《沁园?》、《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蝶恋花?答李淑一》、《卜算子?咏梅》和《七律?到韶山》。我很喜欢毛体草书那种狂放不羁舍我其谁的气势,本想将其一一拍摄下来,无奈导游和同伴都在前面呼唤,只好转过身来,一边向前行走,一边瞻仰着前方矗立着的毛泽东铜像。他身着褐色中山装,面带微笑,目光炯炯,手持一卷文稿,左胸佩戴主席证,再现了毛泽东同志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铜像的基座上雕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我和同伴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怀念心情向领袖铜像敬献了花篮并鞠躬致敬,然后大家纷纷在铜像前留影作念 。导游告诉我们,主席铜像重3.7吨,高6米,基座高4.1米,合计10.1米,象征着10月1日国庆日,也象征着毛泽东同志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关于这尊铜像,导游还告诉了许多传说,其一,铜像是南京晨光机械制造厂制造的,途经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然后运到湖南的韶山。在途经江西的井冈山时,运送铜像的卡车无缘无故的抛了锚,井冈山的老表们纷纷劝说,这里是毛主席闹革命的地方,是他的第二故乡,老人家对这里感情深,想住一宿。果然,第二天早上车子顺利启动出发了。其二,1993年12月6日上午,铜像落成,江泽民同志为其揭幕,这时竟然出现了日月同辉,杜鹃傲霜开放的奇特自然景象。在韶山,杜鹃开放的季节是在3——4月间,12月杜鹃绽放,亘古未见。百姓们说,是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感天动地,所以太阳和月亮都来瞻仰,杜鹃也用自己最灿烂的笑脸来欢迎。其三,在铜像落成的这一年12月26日,全国各地的游客和韶山的老乡们来到铜像前纪念主席的诞辰,中午时分,突然不知从何处飞来6之彩蝶绕着铜像翩翩起舞。人们就揣测,这是主席为革命事业献身的6位亲人(即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健、长子毛岸英,侄子毛楚雄)化作彩蝶来给主席祝寿。类似的传说还有许多许多,我想,这大抵出自于人们对领袖的崇敬与戴,其实,说到底毛泽东还是从普通人中走出的伟人,深厚的荆楚潇湘文化,浪漫的楚辞屈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曾国藩创办湘军过程中产生的尚武精神,或多或少都对毛泽东产生过影响。然而今天的韶山人更愿意把他当做神,所以就把有关他的传说演绎的越来越神奇。不管怎样,毛泽东毕竟开拓了一个新时代,他的丰功伟绩一定会永载史册。怀着这份崇拜和敬仰,从铜像广场出来,我也请了一尊铜质的主席像章,既作为来韶山的纪念,也使自己感情有所寄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