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于大山之间

2013-05-17 18:00 | 作者:可靠卜承诺 | 散文吧首发

心系于大山之间

——记三家村教学点教师:罗再友

在美丽的梵净山,丛山峻岭之间隐藏着一所学校—三家村教学点。1994年,罗再友老师1人开始接手了学校,走过了19载的磨砺历练,去年学校新建了崭新的校舍。目前,学校一直承办着小学一、二年级,有学生13人,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学习。他坚守阵地,无私奉献,心系于大山之间,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增添活力。

一、出山艰难,坚守岗位。

三家村教学点,是江口县太平镇岑忙村十一、十二组的极为偏僻的学校。自然村寨有78户312人,距岑忙村小有8公里山路,距太平镇中学有15公里,距县城中学有25公里。山路崎岖不平,目前所走的一条村级公路,也是在2004年至2005年期间,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分段到户,积极投工投劳才挖通。该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以前经济收入基本靠种植传统农业为主,自给自足,收益较低。近年来大力发展种植烤烟,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但工序较多,由于种植管理操作技术欠缺,农户的收入不景气,人均年纯收入约3600元,三家村是该镇的贫困村寨。

1994年3月,由于条件十分艰苦,原三家村教学点的老师调剂到就近的岑忙村小学教书,于是这里的学校就没有老师教书,这样学生就得爬山涉水,走一个半小时去就近的岑忙小学读书,低年级的学生太小,根本就走不动,打算辍学回家。2个村民组就集中起来召开村民大会,一致决定让罗再友来当老师。罗再友初中毕业后,家里没有钱就停止了学业,在家务农18年,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的他,又被推上了代课教师的行业,一干就是19年,罗再友老师1人坚守岗位,从未中断,他送出了20余名大学生。

二、立足实际,做好本职工作

1、巧妙安排课程,解决师资不足问题。

1994年以来,三家村教学点设有小学一、二年级,罗再友老师是唯一的老师,在实际情况下,是无法安排课程授课,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他当时采取“轮番”授课模式,后来他说,一般学生在一节课中,上课注意力只有15分钟左右,那我就利用剩余时间,去上另外一个班级的课,学生也有自主的时间来学习。诚然,这样的授课模式,效果非常明显,他将一节课,变分为二,上半节课上一个年级,则另外的一个年级就做作业或者读书。

2、精心备课,合力安排进度,从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罗再友老师备课非常认真,在备课时,根据学生情况及课堂效果来备课,一是备自己,从而拉近学生的距离,避免出现“代沟”;二是备学生,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好、家庭情况,建立学生信息档案;三是备知识点,让自己熟练知识,注重利用知识进行扩展与延伸,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3、加强学习,刻苦专研。

罗再友老师从1996年9月至1999年8月在江口县中函站学习毕业,文化程度中师,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试,获得代课资格证。在2003年参加铜仁地区教育局教师资格证考试,获得小学教师资格证书。

罗老师白天上课,放学以后,角色转变为一个地道的农民,继续上坡干农活,家里有个次子还在读大学,所以负担很重,而妻子在家除了给学生安排营养午餐外,时常忙碌在田间地里。这没有阻碍罗老师放弃学习,一到晚上,他开始进行学习,围绕教材来备课,立足农村实际来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至今,他对于教材非常的熟悉,这样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的工作,才经常在学期统考中评比中,交出优异的成绩。

三、艰苦奋斗,改变教学坏境。

1、为学校添新课桌。原三家村小学教学点于1975年修建,建筑面积350多平方米,有6间教室,开设一至六年级。因学校老化、破旧后,1987年群众自筹资金维修3间教室。罗再友老师开始教书时,学生用的课桌还是家里自带的板凳,异常艰苦。2002年,罗再友老师自己出了2000元钱到县城订做了20张新课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坏境。

2、将学校搬进自家。2006年3月,因原校址进一步老化、破旧,出现大量的裂缝,导致不能教学,这给罗再友老师出了难题,他及时向太平乡教办上报情况,主动申请将学校搬迁至自己家中,另外在烤烟农忙期间,占地较大,又将学校搬迁至隔壁外出的兄弟家中,农闲后,又搬回自家屋中,如此往返,他心系学生,一直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3、多方呼吁建新校。2009年,大学生西部志愿者首次走进三家村教学点,他们不仅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学习用品,还用实际行动呼吁更多的人来参与到支援活动中来,在村小的拆建合并中,三家村教学点有幸保留了下来。三家村教学点得到了市委刘奇凡书记的关心和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筹资21.28万元,太平镇太平中学出资1万元,于2012年11月28日开展了为期85天的原址重建工作,罗再友老师白天督促施工,参与汇报测量、登记、调解工作和汇报工作。晚上除了加班补课外,还负责做好工程日记,按时向教育局汇报施工建设情况,如今,眼前呈现了崭新的教学用房,良好的学习环境,明亮的教室、宽敞的操场和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共计240平方米,其中有二间教室(一、二年级各一间),一间办公室,一间厨房,一间卫生间,新课桌,新餐具,新办公设施等配套工程齐全。

四、形成合力,为学生搭建结对帮扶梁。

1、各级联帮扶,创建美好校园。三家村教学点新校建后,罗再友老师多次向上级部门申请,得到了各级的大力支持,给学校添置了办公设施,学生娱乐设施等,还修建了附属设施建设工程。

2、支教增活力,教学添风采。由于教学任务重,2013年3月,学校先后迎来了2位贵州省“爱心之家”支教团老师,罗再友老师介绍学校实际情况,让他们适应教学环境,2为支教老师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在艰苦的环境下能沉下心来,老师们和蔼可亲,待人热情,无私奉献,积极配合教学工作。老师们非常关心学生,周末到县城里给学生购置学习用品,学习资料书,买了毛笔,课余时间陪学生们参加课外活动,手把手教学生练习书法,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

3、结对联帮扶,保障学生就学。罗再友老师向支教唐博野老师介绍13名学生情况,课后他们对学生进行家访中,唐博野老师才知道这些学生大部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照看,学生基本都是贫困家庭户,他们扩展帮扶渠道,争取帮扶助学资金,目前13名学生有5名已经得到了数名外省支援者结对帮扶,每人每年支助1000元助学金,直至初中毕业。

五、敢于创新,走素质化教育发展道路。

罗老师说,三家村教学点相邻的两个村寨怒溪镇骆象村官州组和老寨坡有100余户620余人,以前两组的一、二年级学生就在这里读书,可能明年就会有学生一些过来读书,我们要稳定学生,把学校办好,把教学质量提上了。他向教育局介绍情况后,已经获得批准办三年级,让学生毕业后,就直接去镇上的小学读书。

罗再友老师曾在教学评比中荣得13次殊荣,他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让学生从生活去学习,培养学生能吃苦,会吃苦,敢吃苦,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劳逸结合,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如今,三家村教学点以多媒体为载体,通过打造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路,来扩宽学习渠道,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树立榜样,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开展“学用转换”活动。也将通过法制,道德,科教等活动,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做好村小试点工作。也将进一步完善教学教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再创成绩,将教学点越办越好。

六、默默付出,为构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除了教学外,罗再友老师积极参加三家村的集体事务,他一直是村里财务管理员,村里的开支情况,都是他在管理。在群众的寄托和信任下,他参加了集体的建设事务,矛盾调解工作等。他乐于助人,默默付出,无怨无悔,把爱洒在大山,为构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从群众中了解到,罗再友老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也是群众心中的模范。是啊!他在山区奉献了19年,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平凡工作中体会到一位教师心系大山的崇高师魂,农村教育发展任重道远,他在前进的道路上,从未退缩,默默耕耘,心系于大山之间,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增添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2013年5月17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