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贯穿生命的过程中

2011-07-05 09:04 | 作者:欣庸 | 散文吧首发

前言

很多人认为,现在研究文章与著述颇丰,几乎所有的声音都表现出强烈的爱的行为与爱的理由,与此无关的文字很少。有种爱的语言被挖掘的淋漓尽致的感觉,这种自人类降生之初即已经形成并深为世人关注的微妙情感,承载着爱的所有信息资源,在每个人的心中运用与理解,不断在感受中形成我们现在所领悟的多维视觉。

我们很少有精力探讨爱的价值与意义,可是我们的日常活动要增进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体验与深化这种关系在日常事务中的作用。爱被广泛应用,已经把展现的范围扩大到极致,几乎没有那一个领域不存在这种信号的覆盖。在我们的视野里,几乎都涉及到爱的倾向与延伸,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自由选择的空间来释放一系列行为上的理由。本文的出发点,是从我们所体验到的拥有与失去入手,不想把爱寄语高山仰止,也不想纵谈妙不可言,就是你与我,普通平凡,日有所见,常有耳闻,闲聊中增进我们之间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爱视为高远飘渺、遥不可及的崇高情感。纵然自己每天数次表达这种爱意的信号而浑然不知。此举造成的一大隐患是,潜藏于我们表达爱意方式之中的缺憾无从得以克服改进。毋庸说虚幻的想,即便是与他人的日常接触也常常使我们陷于深切的孤独中而无法自拔。自己的表达是需要理解与回应的,如果感觉不到这种效应,一连串的结构意识会迅速转移,在别的领域重新启动。然而,表面的回应被冷遇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现象,它像一把镊子把我们很在意的爱意捏起扔掉毫不可惜。我们存在于不同的环境中,感觉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对爱的表达与向往有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因为我们各自的体验只是一点一滴情感的表达,是非常无序的思维流露,从频繁使用到重点展现,很难感受到收获的真实效益,所以生活变得缺憾处处。心中有无限感慨,而在行为上优柔寡断,怀疑大于决定,惯性思维一直掩饰着与伪装着自己的真实意向。况且,我们的文化根源是含蓄多于表露,性格上要染上理智鲜于防范,主动与被动作出的艰难选择,很大一部分因此失去了已经到来的机遇。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爱是每个人心中的圣物,在滋养与被滋养的过程中才能感知,我们是在呵护与被呵护的环境中走来。每个人心中都充满无限的爱,支配与使用是每个人的特权。由此我们可以享受爱的全部意境,把心中一点一滴的情感集中,分配到所有的领域去展现我们心中的宽广与博大。

爱当然值得我们去深入地研究。这样的书已经很多,从有文字记载,就显现了爱的深切。我们没有必要寻究古往今来的名人逸事,我们生于此时,是在观察我们的生活如何得以改进,爱怎样为我们的生活增辉。我们有必要作出自己的判断,积累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理论指导,优化能够促进我们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感,增强爱的信念,减少爱的痛苦,让彼此的心灵洞悉此理,不仅可以使我们日常生活中表达出的爱更加高尚,而且懂得爱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尽情地使用是多么的不易。它可以是我们的全部财富,也可以是虚无缥缈的虚幻。我们拥有是因为我们决定要依附,把情感投入到需要依附的事物与精神上,去体现我们残缺不全的部分。我们会惊醒发现,因为爱有依附与被依附的感觉,还有不断转移的可能,因而我们所能控制的范围会收缩,不想浪费在情多意迷上。

在所有文字的表述中,爱情为我们要表达的首选。男人与女人在爱与被爱的角色里,好似性永远要承载一种不可动摇的地位。人们尝试摆脱,用一种没有性的爱来代替。可是事实证明,虽说爱情不是爱的唯一标志,在不同阶段都会因由转移,但应当承认爱情是所有爱的范畴里最有动力的因素,它贯穿生命的始终,承接着希望与未来。我们所有的表达方式,是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需要依附爱,依附我们欣赏的事物,依附影响我们的精神与信仰,最后形成我们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让一种崇高照亮我们日常生活的道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