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的老家

2011-07-03 09:06 | 作者:鄱阳湖的风 | 散文吧首发

李文旺

老家是可的,更是可悲的。

老家在三百里开外的地方,村子不大,至今也不过一百五十几户。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整整十年,老家一直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种富裕不是十里八里,也不是一百里八十里,甚至还不止于一千里八百里。因为一个劳动日的收入长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五倍的地方在全国来说都很少有报道的。翻开江西历史乃至中国历史,罕有与其匹敌者。就拿从1971年到1980年的中期——1976年来说吧。我村一个劳动日的价值为1。8元,是福建的五倍,是浙江的六倍,是广东的七倍。

那么,如此富裕的村庄为什么没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红旗呢?没有取代当年的大寨呢?我想这和中国的实际乃至于和毛主席有直接的关系。一来,老家的经济遥遥领先的时候正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逝世的前后几年:毛主席逝世的前几年,他老人家已经精力不济,国事渐渐管的少了,当时压倒一切的任务是稳定,因为中央已经感觉到四人帮的破坏让国家不太平;另外,全国已经有一面农业的旗帜——大寨,重打锣鼓另开张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毛主席逝世以后的几年,大部分农村仍然吃大锅饭,以至于安徽凤阳一直在极度贫困的边缘徘徊。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是愿意走承包责任制这条路的,加上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之风渐浓,集体化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在那种大气候下,老家的农村经济就是再红火,那也只是集体经济的产物,和当时的大气候格格不入。如果按照“越穷越光荣”的逻辑,生产搞得越好,入均收入越高,就越是反动的,不受批判就不错了,还想成为农业典型吗?老电影《月亮湾的笑声》几乎就是为我的老家量身定做的。好在有实事求是这个方针,老家也时不时的受一点小表扬,毕竟考虑到当时的大气候,老家所受的表扬也很有限,最高也就是地委主要领导亲自参观并在大会上表扬,没有走向全国。

老家的经济在全地区第一的位置上还没有坐热,就赶上了全国实行的生产责任制。于是,全国的农民————不管是穷的富的,收入高的和收入低的,全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了。

不管相对发展的程度如何,在责任制的头几年,老家的经济还是比责任制以前更红火的。可是,好景不长,由于沿海开放政策的实施,老家的人气一下子跌入了低谷,人们都拼命的往沿海靠拢。如果说当时的老家比以前还是略显强劲的话,那是因为一个人从走路的状态骑上了自行车,可是,沿海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就不仅仅是骑上自行车,而是坐上了汽车火车,甚至是乘上了飞机了。

三十年前的老家,在十里八乡鹤立鸡群,如今的老家在十里八乡鸡立鹤群。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

加上老家地处鄱阳湖平原的腹地,交通不太发达,严重影响新时代农村经济的发展。于是,老家和其他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直至变成现在的萧条冷寂。所以,我每回一次老家,心里就充满着酸楚和矛盾。不回去吗?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有我多少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好友,它是我生命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啊!回去吗?老家实在没什么看头,甚至越看越伤心。反复一衡量,我还是不愿意回去的啊。

可是,我还非回去不可,因为那里有给我生命的爷和娘啊!如果说我可以对老家割舍情谊的话,可是我无法割舍下我的父亲母亲啊!于是,我一次次走在这三百多里的路程上,哀愁地、思念地,更多的时候是理不清的情绪。

如果说老家的经济状况还可以容忍的话,那么,老家人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容易满足,甚至是逆来顺受,已经让我十分难受。

2004年,村里一个我的同龄人在广州务工,他做的是给高楼大厦洗脸的工作,人称“蜘蛛人”,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本来,辛苦也就辛苦一点,只要身体健康也就知足了。可是,一场意外的事故要了同龄人的命。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交涉,仅仅得到赔款一万八千元,除去交涉过程的开支,实际所得仅仅为一万元。这可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啊!他当年还不到四十岁啊。就是再贫穷地方的人也不会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仅仅是十年前的1994年,人家对我的老家的看法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2007年,我的一个远房的堂哥因为一场车祸,导致双腿严重致残。仅得赔款六万元,还不到他的医药费的一半(开支十三万)。

2009年,村里的一个高中生在打篮球时,因别的队员的过错,导致眼部受伤,用去医药费三千元,竟然一分钱也没有得到补偿。

这样的事例还有两起,实在不想再说了,伤心啊。

不错,人们之间固然需要宽容,可是,老家人们的这几件事情已经超出了宽容的范围了啊。这是十足的畏缩和忍让啊。当年如同一头猛狮一样的老家雄风已经荡然无存了。我的老家,你不心痛吗?我可是十分的心痛了啊。

可爱又可悲的老家,你什么时候能再展雄风呢?我不期望你的永远领先,毕竟世界上的人太多了,风水轮流转也是很正常的啊。但是,你千万千万不可长期垫底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