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怕女将

2011-06-18 13:23 | 作者:陈茂存 | 散文吧首发

作者:陈茂存

引言

德宏的老百姓不在乎大明朝的史册上是否把尹怕女将记录在册,只在乎这位伟大的巾帼英雄在他们心中建立起来的丰碑能永垂不朽。他们给尹怕女将建庙,给她烧香磕头,表示他们对这位女将军的最高崇敬。

农历正月十七日,传说是尹怕女将的生日,德宏各民族的老百姓都会来给尹怕女将过生日。他们敲锣打鼓,喜气洋洋,香烟袅袅,热闹非凡。他们希望这位女将的阴灵能荫庇一方,为他们送来喜庆和吉祥,让他们五谷丰登。

相传,尹怕女将是南京人,是明朝朱元璋皇帝亲封的一位女将军。明朝军队攻下云南后,她被留于云南,驻守云南边关。她参加云南屯田,后来抵抗缅甸东吁王朝侵略军,不幸阵亡。

由于当时政治纷争之原因,还有遭小人奸臣的诬告,故而为国捐躯而不被记功,遗漏于史册。明朝正史,稗官野史中,都未有尹怕女将的记录。足见当时的政治纷争的混乱,史册所记之不全。尹怕女将成为史外英雄,他的事迹只有被民间世代传颂。

我根据民间传说,编写此英雄事迹。故而,文中人物与事件,恕不能处处与历史对号入座!

我们不管政治纷争的事,政治纷争只有胜与败,没有对与错。而尹怕女将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则是永远值得赞扬的。爱国精神,永远是一面召唤着一代又一代的爱国青年去为祖国的和平而奋斗的旗帜。这旗帜不能倒下,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的永存。这就是我要写尹怕女将的英雄事迹的原因。

我把尹怕女将的千秋佳话,写成一部稗官野史,以供人们赏读。致以尹怕女将的功与过,任凭读者去评说。

1

尹家庄被毁,尹怕父女逃生

这天,尹怕又从那一片火海的噩梦中惊醒。她全身是汗,心还在不停地跳动着。她从小到大,常常做这种恶梦。这是她幼年时留下来的深深的恐惧的痛苦记忆。她很想把这些扰乱她心境的痛苦记忆全都忘掉,但又始终无法忘记。

尹怕自幼没有感受到过被爱的幸福和温暖。她的一生都是在血雨腥风的拼杀之中度过的。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动荡不安的社会,人们的生命都朝不保夕,到处逃荒,路死饿殍,无人过问。所以在战争的拼杀中,人们的要求只有降低到求生的欲望。至于爱和幸福,实在不敢奢望。人们的心灵都因为残酷的战争渐渐的变得麻木了,一切都觉得无所谓!一切都在记忆中慢慢的淡忘,只有幼年时留在尹怕记忆深处的那片火海,她一直都忘不了,多少年了,如今仍然记忆犹新。她常常会从火海的噩梦中惊醒,让她汗流夹背,悲泪涟涟。她永远不会忘记那情景,因为母亲就是葬身于那片火海之中的。

那时候,尹怕才五岁。很多事情,她都还很记不得。在她的记忆中,她只记得:父亲背着她跑啊跑啊,东躲西藏,总也找不到一个能让她们父女俩安身立命的地方。——

回忆幼年,最幸福的记忆,就是母亲带着她到村外,长着很多灌木的小草坪上,抓蝴蝶,放风筝的那些事儿了。可是好景不长,后来,尹家庄就发生了那场灭顶之灾——村里的人一夜之间被人全杀光了,东西被人抢光了,还放了火烧了村庄。尹家庄从此消失了,化为了灰烬。母亲也被人杀死,并葬身于这片火海之中。这事,让人惨不忍睹。当局者悲痛欲绝,闻观者怒不可遏。母亲死后,尹怕幼年的幸福,也从此永远消失了。

再后来,她渐渐的长大了后,她才明白:杀戮、抢劫和烧毁他们村庄的那些人是元朝官兵。他们说尹家庄的人要造反,所以先下手为强。这纯粹是胡言!这是强盗逻辑!

尹家庄的人,都要造反么?象尹怕母亲那么善良的人,连蚂蚁都不敢踏死一只,鸡都不敢杀的人,她也会造反么?

虽然,尹家庄的人,有世代习武健身的传统。可这又犯了哪条王法?从古至今,没有哪个朝代的王法规定过习武健身是犯法的。虽说尹家庄的尹家刀法是很有名声的,但是,这也不应该就犯了死罪吧?

这些元末官兵,对尹家庄杀抢烧毁,太过分了!他们简直是荒淫无道,残酷无比,他们简直不是人!他们是一群真正的畜生!

尹怕自幼恨透了这些元末官兵!因为,是他们杀死了她的亲人,是他们毁坏了她的幸福的家园。元末官兵的残暴行为,激起了众怒,引起了百姓的反抗。

百姓本无心造反,只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2

多灾的年代,逃荒的岁月

尹怕自幼跟着父亲逃难,东躲西藏。她们没有了家,流离失所,没有东西吃,餐风宿露,饥寒交迫。尹怕的脸渐渐变得清瘦,不堪目睹,父亲见此情景,常常心痛不已,悲泪欲滴。

那时候,正是元顺帝至正年间。百姓们连年遭受洪灾、旱灾、蝗灾和瘟疫。很多百姓种田种地,年底常常颗粒无收。偶有微薄收成的,又被元朝官兵强迫全部逼缴于官府。至于老百姓的死活,他们是不在乎的。所以,那时候很多人都在逃荒。

没有人想当乞丐。最先,人总是要顾及廉耻的,丢不下面子。尹怕父女也一样,她们先是挖野菜,吃树皮草根。可是,在那饥荒年间,大家都在挖野菜,吃树皮草根。挖的人多了,很快野菜与树皮草根都挖完了,吃光了。为了生存,她们只有去行乞度日。

尹怕父女与大众一起,到各地去行讨。她们走在路上,常常见到路旁有饿死的,病死的人。尹怕父女也饿得慌,肚子咕咕叫,只觉得浑身无力,头晕眼花,走起路来轻飘无力,象游魂似地晃来晃去。很多人由于吃不饱,一得病就挺不住了,发高烧,上吐下泻,不过两三天就断了气。尹怕记得,她的六个同胞姐姐,就是这样饿死和病死的。尹怕本来有七个姐妹,她是最小的,小名“老七”。可六个姐姐都饿死和病死了。只有她命大,总算能活了下来。

尹怕原本是元朝集庆人。后来大明帝朱元璋建都于集庆之后,元朝集庆就改名“应天”,后又改称“京师”。朱元璋攻下元大都之后,元大都改称北平,后又叫北京。为了与之相对应,集庆又改称南京。

尹怕生于南京边远的一个小村庄,名叫尹家庄。自从尹家庄被毁,尹怕父女逃命至今,一晃又有好多年了。她们与众百姓们一起逃命、逃荒,她们以行讨为生。她们逃啊逃啊,走啊走啊,不知道要走向何方。天地之大,没有她们安身之处。她们想逃避暴政、逃避天灾人祸、逃避瘟疫。可是,正如《诗经》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百姓们怎么逃,还是逃不出元朝的暴政!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百姓们越来越认识到——逃,不是办法。他们必须共同起来反抗暴政!

3

难民寻求救世主,尹怕父女入明教

尹怕父女逃荒到了淮西一带。这时候,西系红巾军的开山祖师彭莹玉,正在淮西一带组织弥勒教。弥勒教宣称:明王出世,光明到来。所以,弥勒教又叫做“明教”。他们宣传说:“弥勒佛已经降生,救世主明王已经出世了。明王出世,天下太平。他们必须组织人辅助明王,除暴济世,让天下太平”。

此言诱惑人心,众人皆喜。

尹怕父女还听人说:“加入明教就有饭吃了”。

所以,尹怕父女很快就加入了明教。

尹怕的父亲,力大过人,且有一手尹家祖传的好刀法。所以,他很快就得到了彭莹玉的赏识,因此,彭莹玉就任命他为教头,在明教中传授尹家刀法。武艺不但用于健身,也用于济世。所以,尹怕的父亲很爽快的就答应下来了,接受了任务。

尹教头的弟子越来越多,很快就有了五六千人了。他们都相信,明王出世了,苦难的日子一定就会结束了,光明和幸福一定会到来了,未来的日子一定会更好。为了美好的明天,他们都自愿去奋斗。所以,他们都忠实的跟着师傅学武艺,随时准备着为了辅助明王铲除世间的不平而去做出牺牲。

4

尹怕练就好身手,精通武艺又能文

尹怕从小就看着父亲传授武艺,久而久之,她心中对武艺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经过她父亲手把手的精心传授,她很快就掌握了尹家刀法的精髓。再经过她勤学苦练,几年后,她的武功大有长进。由于尹怕天资聪敏,又能吃苦耐劳,因而几年后,他就练就了一身好武功。舞枪弄棒,十八般武艺,一学就会,样样精通。父亲看着尹怕一天天长大了,又很聪明,心理很高兴。

尹怕的父亲看着尹怕很聪明,于是很想找一位先生教尹怕识字。后来,父亲真的请到了一位老先生来教尹怕。尹怕很高兴,学得也很认真。几年后,学会了不少的字。再后来,明教里有人来教《兵法》,那时候,尹怕就已经能够读懂《孙子兵法》了。

尹怕文武双全,才艺过人,很快就小有名气了。她不但机智勇敢,且谋略过人。好几次,父亲遇到了难题,都是她出了妙计,事情才迎刃而解了。因此,父亲的徒弟们都很敬佩的称尹怕是她父亲的小军师。

父亲看着小尹怕一天天的长大了,成了十七八岁的姑娘了。尹怕虽算不上是美人儿,长相也不难看,且有几分机灵可爱。父亲喜在脸上,甜在心里。父亲想:女儿如果不是生在战乱年代,也该是嫁人的时候了。而如今兵荒马乱的,哎——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想起尹怕的娘死得那么凄惨,父亲心中感到一种凄然。

5

红巾军起义失败,尹怕的父亲战亡

此时,有人给尹怕的父亲送来了一封密信。尹教头看了之后,方知此乃是上方之密函,要他们做好准备,随时为辅助明王出力,必要时还要做出牺牲。他们不怕牺牲,只要这种牺牲,能换回天下苍生的太平,他们是愿意的。

考验他们的时候终于到来了。尹怕父女率领着明教徒响应起义。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五月,这天,明教徒人人头包红巾,举着鲜红色的大旗,扛着竹竿锄头、长枪板斧,杀官僚,战城邑,开仓放粮,破牢放囚,大快人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红巾军起义。

尹怕父女率领着众教徒冲锋陷阵,攻城略池,英勇无比。他们打着“米勒降生,明王出世,铲除不平,光明到来”的大旗,勇往直前,奋不顾身。他们开仓放粮,百姓们欢呼雀跃。

前后不过几个月的功夫,东边到淮水流域,西边到汉水流域,都插满了红旗。红旗象腰斩似的,把元皇朝的统治版图拦腰切成了两段。各地红巾军闻风响应,半个中国照耀着红光。

当时民间流传着一阙醉太平小令,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从元大都一直传到江南,到处唱着。该词道: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规模这么宏大的起义,这么大的气势,没有人会想到,没过多久,几个月后,这种象吹气球一般快速壮大的红巾军起义,会象气球破灭一般很快的就消失了。红巾军没有明确《纲领》,缺乏奋斗目标,只是以迷信惑弄人,这就是后来的人们评论红巾军起义失败的原因。

最让尹怕痛心的是,在这次起义中,她丧失了自己唯一的亲人——他的父亲。父亲在战斗中光荣的牺牲了。父亲他为了希望,为了人间不平,为了理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弟子们匆促安葬了师傅尹教头。尹怕做为尹教头的女儿,在那时逃命的关头,也没有时间好好的给父亲守孝,只有草草办了丧事,便逃命去了。尹教头的明教众弟子,在战斗中死去三分之二,只有两千余人幸存下来。此时,他们商议决定——要尹怕继承父业,当他们的首领。尹怕无法推辞,只有恭敬不如从命,肩负起父亲余业,不负众望。

却说,那昏庸的元顺帝,信奉番僧,整日贪玩淫乐,不务政事。什么演揲儿法(即大喜乐之意),什么秘密戒(也名双修法),什么天魔舞、造龙舟、制宫漏,专从玩意上儿着想,把军国大事,撇在脑后。君王昏庸,奸臣横行。贤相脱脱,出征有功,反将他革职充军,死得不明不白;佞臣哈麻兄弟,及秃鲁帖木儿,导上作奸,反言听计从,宠荣得什么似的。如此这般,不是天亡大元,是大元要自亡。

顺帝昏庸,奸臣当道,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惹得天怒人怨,天心转移,民意变迁。天灾人祸频频发生,天下易主之征兆处处显现。天意亡元,群雄逐鹿,人人都有称王做帝的思想。

元顺帝至正七年,各路英雄蜂拥而起,揭起反抗大旗。至正八年,汉人也起义了。各民族贫苦人们,先后也纷纷起义。辽东锁火奴和辽阳兀颜拨鲁欢,都自称大金儿孙,反抗元朝。黄岩人方国珍,起兵台温;颍州人刘福通,与栾城人韩山童,起兵汝颖;罗田人徐寿辉,起兵蕲黄;定远人郭子兴,起兵濠梁;泰州人张士诚,起兵高邮;还有李二、彭大、赵均用一般草寇,也攻掠徐州。弄得四海纷争,战乱不息。元朝调兵遣将,只山童被擒,李二被逐,其余丝毫无损,反且日益更加猖獗。最后,终于引发了规模宏大的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失败后,全国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各路英雄,各霸一方,全国人心涣散,一盘散沙。元末君臣已经无力挽回全国安定的局面。

元军对战败的红巾军余党仍然穷追不舍,四处搜捕。尹怕带着父亲的余党,为了逃命,只有奔入林中。军粮困难,难以为生,只靠打劫富豪,类似山贼。尹怕部下人马两千余人,势单力薄,如此下去,难以生存。为生存大计,她终于决定投奔朱元璋。古人说:“良禽择木而栖”。对于势单力薄的尹怕部队来说,要生存下去,也只能这样了。

6

投奔朱元璋,尹怕拜义父,

要说朱元璋,这话还得先从郭子兴说起。据说,郭子兴是定远县(今安徽定远)有名的土豪。但是,郭子兴家也经常受地方官作践,地方上派捐款,出兵钱,供应兵粮,他总是头一户。郭子兴气忿不过,干脆加入了明教。郭子兴结交了各路英雄,组织了自己的势力。到了红巾军起义时,他也带了几千人偷袭濠州官衙门,杀了州官,占领了濠州。

到红巾军起义失败后,他已经有了强大势力,独霸一方了。

后来,朱元璋投靠了郭子兴。再后来,朱元璋又做了郭子兴的养女之上门女婿。

朱元璋由于勇猛过人,又有谋略,郭子兴给他任了千夫长之职。后来,又因为朱元璋卖盐换粮献给郭子兴,又招募贤才壮丁七百人,郭子兴大喜,所以提升了朱元璋做镇抚。朱元璋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不但招募了很多贤才良士,还收了孤儿沐英等好几个人为义子,这为他以后的霸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朱元璋智勇双全,很快又被郭子兴提升为奉命总兵,现在他从几千人的小兵官变为镇守一方的大将了。

元至正十五年(宋龙凤元年)二月,红巾军统帅刘福通派人到砀山(今江苏砀山)夹河访得韩林儿,接到濠州,立为皇帝,又号小明王,臣民称为主公,建国号为宋,年号龙凤。这年,朱元璋又被小明王封为副元帅,还封了郭天叙为主帅,张天祐也封了副元帅。

在攻打集庆时,郭天叙与张天祐因为被联合军的陈埜出卖,在宴席中被陈埜生擒了他二人,送给了元朝将领福寿杀了。这以后,郭子兴的旧部就全都归朱元璋了。朱元璋从此成了名符其实的都元帅了,是小明王麾下的大将。

龙凤二年三月初一,朱元璋自太平亲率水陆二军并进,攻打集庆。城外屯兵陈兆先战败投降,得降兵三万六千人。集庆城破,元朝守将福寿战死,水寨元帅康茂才和军民五十余万人归降。从此,朱元璋占领了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

朱元璋当大元帅时,军纪严明,对百姓不烧不杀不抢不淫,深受百姓欢迎和尊敬。朱元璋的美好声誉在民间一时广为流传,这更加坚定了尹怕要投靠朱元璋的决心。

且说朱元璋爱民如子,爱才若渴,是贤明之主,故而尹怕决定归顺之。古人说:“良禽择木而栖”。尹怕亲率两千余人,在朱元璋攻打集庆时,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大喜,将尹怕与她的部下都编制到徐达大将军的麾下。

原来,徐达大将军与尹怕的父亲尹教头在很久以前就相识,并且是故友。尹教头在红巾军起义时战死,徐达将军心里也很悲痛。世事也真难料,如今老朋友的女儿又归顺于他们,并编制到自己的麾下,心中一时感慨万千。他听完了尹怕叙述的悲惨经历之后,心里很悲伤。他激动地说:“令尊已故,我心中悲痛万分。如今,你已经孤独无亲,不如我现在就收你为义女吧?以后,我们都把对方当成亲人。”

尹怕听罢,受宠若惊,当即拜了徐达将军为义父。

徐达将军夫人谢翠娥,见了尹怕之后,心里也很喜欢。

尹怕拜见了义父徐达将军全家人,大家心里都感到欢喜无比。徐达将军部下的很多人,都知道尹怕如今是徐达将军的干女儿,他们都对尹怕怀有一种敬慕之心。

7

屡立战功,尹怕封将

尹怕被徐达将军任命为千夫长,让尹怕还率领其旧部下。

且说,朱元璋攻下集庆后,在军师刘基(字伯温)的策划下,认为:为了确保应天的安全,必须把应天府周围的战略地据点取下,并以此作为向外发展的基地。朱元璋采纳了刘基的策略。

这天,尹怕在徐达大将军的率领下攻下了镇江。邓愈将军攻下了广德路。接着,朱元璋又派遣诸将攻克长兴、常州、宁国、江阴、常熟、池州、徽州、扬州等地。在龙凤三年这一年中,朱元璋大帅把应天周围的各个战略地据点全都攻下了。于是,解决了当前最大的威胁。

朱元璋在集庆周围的敌对势力,陈友谅在鄱阳湖一战,被乱箭射死之后,强敌就只有张士诚了。从至正十六年起,朱元璋大帅便和张士诚兵戎相见了,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朱元璋很不服气,但是又无可奈何。

至正十八年十月,朱元璋派徐达大将军攻打张士诚。徐达将军率领着部下尹怕等众人,功克了宜兴,消灭了张士诚。这一仗,打得很漂亮,朱元璋非常高兴。问起战况,徐达将军顺便提及尹怕英勇善战,有勇有谋。朱元璋大喜,立即命徐达将军提升尹怕为兵官之职,可领兵万余人。

至正二十六年(龙凤十二年,即公元1367年),朱元璋害死了小明王,自立为吴王,这年改称吴王元年。从此,朱元璋已经形成独统一方的势力了。

朱元璋灭了陈友谅、张士诚,迫降方国珍之后,他又决定了南征北战之大计。

吴元年十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开始了南征北伐。

徐达将军率领着部下尹怕等众官兵,由淮入河,北取中原。福建两广很快就平定了。南部除了四川、云南外,都连成了一片。他们军纪严明,所到之处不杀不抢不淫,所以他们深受百姓的欢迎。他们英勇善战,士气高昂,所向披靡,元军将士闻风丧胆,望风降附,势如破竹,很快就土崩瓦解了。中原很快就被大明军队平定了。大明军队攻进了元大都,元顺帝被迫逃命而去。

平定了元大都,朱元璋很高兴。朱元璋听徐达大将军的军情回报后,知道了尹怕有勇有谋,英勇善战,善于领兵作战,是难得的将才,他心里更是高兴。朱元璋原本爱才如渴,如今已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势。此刻发现尹怕这位女将才,大有要重用尹怕之心。

朱元璋平定了元大都,心里很高兴,立即把元大都改称北平,后又改称北京。任命徐达为北平府主要长官。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以应天为京师。却说朱元璋是迫害死了小明王之后,才继之而起,发展壮大的,故而,为了与小明王区别,故国号称大明。

朱元璋做了大明皇帝,他心里非常高兴,封徐达和李善长为左右丞相,尹怕这天也被朱元璋皇帝封为女将,其他的文武功臣也都加官进爵。

尹怕此时被朱元璋皇帝封为女将,心里感到受宠若惊,立刻跪拜,谢主隆恩。

8

庆功宴乐极生悲,徐将军夫人遭祸

明朝建立了,新的朝代开始了。文武百官都欢喜上朝,新的朝廷上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景象,热闹非常。

这天,庆功大典开始了,人人都举杯欢庆,欢乐无比。就在这天,徐达将军家里却发生了一幕震动人心的悲剧。大明帝朱元璋派人杀死了徐达将军之妻子谢翠娥。

据说,事情是这样引起的:朱元璋攻克了元大都,做了皇帝,心里很高兴,于是就赐了两名美女给徐达将军。徐大将军本来就不贪女色,想回绝皇上,可是皇上硬是不依。无奈之下,只有把美女带回家中。

徐夫人谢翠娥看到了皇上赏赐给徐达将军的两位美女,心中妒心大起,非常不悦,竟然还逼得其中一名美女自寻短见了。朱元璋知道了此事,大怒道:“大胆泼妇,如此恶毒,朕岂能饶了她?蔑视法制,连朕喜爱的女人都敢杀,不严惩,怎么能服众人?”

第二天,正是庆功大典。朱元璋召徐达将军入宫,并在内廷设宴招待群臣。此时,朱元璋暗地里却派武士到徐达将军家斩杀徐夫人谢翠娥。

席间,朱元璋持杯走到徐达将军面前说:“牝鸡司晨,家之不祥。现在卿家可以免除灭族之祸了。朕特向你祝贺”。

徐达将军此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觉得有一种不祥之感,赶紧跪下,接过朱元璋敬的酒,而心之怦怦,手之颤颤,却不能自已。徐达将军预感到了妻子谢翠娥会发生不幸,甚至想到自己所有妻子的血污。他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分得常遇春将军的妻子之肉为警戒的惊怖一幕。眼下就要发生的,是否也是如此,或者更惨?徐达将军简直不敢想象下去。

他勉强支持到宴会结束,奔到家里一看,妻子谢翠娥已经被杀死了。徐达将军一下子吓出了一身冷汗,草草安葬了妻子谢翠娥。他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伴君如伴虎”。徐达将军从此就郁郁寡欢,萎靡不振,不久之后,他就恹恹成疾了。从此,他一直不能再振雄风,一病至死。

尹怕女将看到义母之死,心中感到很悲痛。义母由于心中不能容下那两位皇帝赏赐给义父的美女,却遭到了如此下场。众人都认为朱元璋皇帝这样做,太过于心狠手辣,太过于无情了,但是,谁都敢怒不敢言。在那个“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的年代就是这样的。谁都心里不好受,谁都感到很无奈。

原来,徐达将军在北方的声势越来越大了,特别是军中的威信越来越高时,朱元璋就对徐达将军疑心重重了。朱元璋渐渐觉得徐达将军有功高震主之嫌,再说,还有尹怕女将这样出色的将才,还认了徐达将军为义父,这是众所周知的,这更使徐达将军如虎添翼,这样徐达将军的势力对朱元璋皇帝构成的威胁就更大了。徐达将军的势力,让朱元璋皇帝感到很害怕,于是朱元璋心里嘀咕道:“老兄,别怪我太狠!谁叫你不识相?你功高震主,然而你又不能明智的功成身退。汉高祖云:‘卧虎之旁,怎能容人酣睡?’所以,你的不幸是必然了,你的下场将如同当年的韩信。”朱元璋绝不会担心自己会对徐达将军不忍心下手,只是等待时机罢了。他不会养虎为患的,徐达不死,龙座难保。再说,狮子不可能慈悲到不吃自己身边的人,那将不是大丈夫之行为,无毒不丈夫嘛!

老子警告世人:“功成身退”。可在现实生活中,在名利的面前,能做到的人又能有多少?皇帝在改朝换代时需要功臣,登基后,皇帝必然要实行“剪枝裁叶,以固根本”之大略。那些功臣们,也就只能成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牺牲品了。这样的悲剧不可避免的一朝又一朝的反复沿袭,成为了封建王朝历史的必然规律。

9

南北统一大战,大明平定云南

朱元璋称帝之后,实质全国大统一的事业的完成,还得花上二十多年的时间。因为元大都被攻克,元顺帝北走之后,元朝遗留在国内的军力,仍然还有两大支:一是云南的梁王;另一支是东北的纳哈出。他们都用元朝的年号,秉承元顺帝的命令,雄踞一方。因此,这两大势力,一直是大明帝朱元璋的心腹之患,如同插在大明帝朱元璋心中的两把刀子。

朱元璋必须把这两大势力消灭掉。因此,朱元璋还需要功臣们再继续为他去征战,去卖命,所以,朱元璋的兔死狗烹的杀功臣计划,也就只能暂缓一步了。此时是用人之急,朱元璋皇帝还想到了用加封来安定众将之心。洪武四年,大明帝朱元璋封了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等六个国公,还封了延安侯和吉安侯等二十八个侯。朱元璋的封赐又再一次的温暖了众文武大将之心。朱元璋还装做很关心大臣的样子,并多次亲自去看望生病了的徐达将军。徐达将军都为这种不明真相的虚情假意而感动了,他还认为皇帝是在为他自己过分的行为而自责呢!徐达将军真的是从心底原谅皇帝斩杀自己妻子谢翠娥之事了。他理解朱元璋做皇帝也不容易,有时候皇帝也是很无奈的。徐达将军之愚忠,傻得可怜。

洪武四年,朱元璋消灭了割据四川的夏国。在那时候,朱元璋就想着经营云南了。朱元璋对云南梁王想使用招降的办法,可是他先后派遣大使王祎、吴云去招降,都被梁王杀了,朱元璋因此大为恼火。

又过了十多年后,朱元璋决定用军力统一南北,南北统一的战争终于爆发了。南北统一之战,朱元璋决定先攻打南方的云南梁王,然后再北上攻打纳哈出。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明军攻打云南。朱元璋任命义子沐英为大将军,傅友德和蓝玉为辅佐将军,跟从他们的还有尹怕女将等其他众多将士。

尹怕女将这次被调遣南征,归属于沐英大将军麾下,随时听侯使用。

根据云南的具体情况,大明军邻近云南时,兵分两路进攻云南。

当时的云南,在政治上和地理分布上,形成了三大势力:一是直属元朝皇帝,以昆明为中心的梁王;二是政治上隶属于元朝,但享有内地的主权,以大理为中心的白族土酋段家势力;三是在上述两大势力之外的,和南部思普一带的许多少数民族,也就是明代叫做土司的地方。

在洪武四年,朱元璋在平定割据四川的夏国时,四川就已经全部归入大明朝的版图了,和四川接境的贵州宣慰和普定府总管也闻风归附。贵州的土司,大部分先后归顺明朝。所以,云南的东北两面,实际是已经早就失去屏蔽了。

根据具体情况,大明军邻近云南时,从东北两面,兵分两路进攻云南:一路是沐英大将军帅领着尹怕女将等将士,从四川南下攻击乌撒(今云南镇雄、贵州宣威等地),这地方是四川、云南和贵州三个省接境处,山石犬牙突出,地势险峻,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另一路军由傅友德和蓝玉二将率领,从广西取普定(今贵州的安顺),进攻昆明。从大明军出动军队的那天算起,才一百多天的功夫,东路军便已经打到昆明,梁王兵败自杀。此时,二路大军会攻乌撒,把元军消灭了。附近的东川、乌蒙(今昭通)、芒部(今镇雄)诸彝族全部降服大明军,昆明附近诸路也都以此归顺大明军。洪武十五年二月,设置云南都指挥使司,大明军在云南建立了军事统治机构。闰二月,又设置了云南布政使司,大明朝在云南建立了政治领导机构。分别派官开筑道路,宽十丈,以六十里为一驿,设驿站,设置驿夫、马匹,把云贵川的交通连接起来。在要害地区,屯兵驻守,建立卫所。责成当地土司供给军粮,控扼粮运和交通系统的安全。一切工作布置好之后,大明军又向滇西进攻。

大明军向西攻下大理,接着又扫清了云南的西北和西南的敌对势力。尹怕女将率兵向西进伐,一直打到勐卯王国的麓川城(今瑞丽)。大明军平定麓川城后,把麓川城改名为平麓城。大明军在南甸(今梁河)、平麓城(今瑞丽)和勐焕(今芒市)等三个要害地点屯兵驻守,防御缅甸国东吁王朝的侵扰。

我滇西边陲一带,由于距京城遥远,鞭长莫及,历代皇帝在管理上都成较大困难。自从元朝以来,缅甸国东吁王朝曾多次对我滇西边陲一带发动军事侵略战争。因此,大明军在南甸(今梁河)、平麓城(今瑞丽)和勐焕(今芒市)等三个要害地点屯兵驻守,在军事上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这地方也是后来大明朝实施屯田政治活动的指挥中心。

大明帝朱元璋根据云南边陲,多有侵略骚扰的情况,于是他决定实施长期在云南边陲驻军的战略。故而,云南平定后,尹怕女将和她的士兵们也就都被留于滇西德宏一带驻军防守边关。尹怕女将被留驻滇西,一是战略需要,二是大明帝的政治谋略之一。尹怕是徐达将军的干女儿,又是徐达将军的得力干将,徐达将军无尹怕女将之协助,如同雄鹰折翅,猛虎伤腿一般,其威势就会大减,故而此是釜底抽薪之计。君命不可违,尹怕女将无奈,只能遵命留下。

除留在云南的将士外,其他的将士都被调回京城,听候调遣。紧接着,大明军又北上攻打纳哈出。很快,北方也平定了。大明朝朱元璋终于完成了全国大统一的宏伟事业。

10

沐英被封西平侯,尹怕屯田守边关

大明帝朱元璋的义子沐英,因为平定云南有功,被大明帝朱元璋皇帝封为西平侯,封地云南。大明帝朱元璋任沐英为云南总统兵,统管一切云南内的军事与政治。尹怕女将驻守边关,自然也受沐英统管。尹怕女将身在祖国边疆,但是通过沐英,她的一举一动也都掌控在大明帝朱元璋的手中。尹怕女将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无奈,但她也没有怨天尤人,只默默地承受着命运的安排。

洪武十六年,西平侯沐英向大明帝朱元璋奏请云南屯田之事。沐英说:“云南地土甚广,而荒居多,宜置屯田,命军士开垦,以备储蓄”。大明帝朱元璋,曾在攻下集庆(今南京)时,采纳了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那时候朱元璋就屯过田。那时的屯田,为大明帝朱元璋后来的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西平侯沐英又奏请云南屯田之事,大明帝朱元璋也认为这个建议提得很好,于是立即就同意了西平侯沐英的提议。

洪武十六年至洪武十九年,明朝在云南实施了屯田政治运动。屯田分为军屯与民屯。军屯就是把常备军实行有事召集,事定归农。军队实行农业生产,以缓和军用需求的不足。军队虽然“责成当地土司供给军粮”,但是,朱元璋研究了古代的兵制,总结了历史的经验,还是认为:应该把军队的武装力量与生产力量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减轻地方对军队的负担。从而,减轻“民怨”,避免又造成官逼民反。

军屯的具体做法是:建立卫所制度,实施“三分操备七分种(种,即耕种田地,农业生产之意)”的军屯原则。建立卫所制度,是把常备军的组织分为卫和所。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卫的长官是指挥(指挥,当时的官名)。一个卫分为五个所。一个所有一千一百二十人,所以又叫千户所,所的长官是千户(千户,当时的官名)。卫所大小联比以成军,集合一个军事地区的若干卫所,而设置都批军使司,作为军屯区的最高军事统帅机构。

常备军“三分操备七分种”,是指按规定用十分之三的人守城,为守御军;用十分之七的人去开垦种田。尹怕将军率领着韩之玛、龚也崂和罗务功三个副将与士兵们开辟荒野,耕种田地。

云南在军屯的同时,也开展了民屯。实行民屯的办法是:大明帝从中原迁移汉民上万人到云南屯田。移民戌边,这可是大明帝高明的政治谋略,既可以开荒耕田种地,开源节流,又可以戌守边疆,安邦定国,长治久安。

大明帝制订了很多惠民政策:移民开垦荒地,承认自耕农开成熟地的产权;三年内免税;大明朝官方提供给移民耕牛和种子;若遇灾荒,可免租粮;移民归当地土司领导着屯田。这就是“军屯领之卫所,民屯领之有司”。

明朝时期,在今天的德宏内,先后设立了南甸、干崖、陇川三宣抚司,以及遮放、盏达二副宣抚司,芒市、户撒、腊撒三长官司,勐卯安抚司和勐板土千总,并称十土司。十土司当时属于永昌府腾越州管辖。

尹怕女将与十土司携手屯田,军民共融。滇西德宏一带,多种少数民族集居,随时都有民族纠纷。尹怕镇守一方安宁,也包括平息民族纷争,这就是当时说的“平夷”工作。尹怕在处理这些杂乱的纠纷中,她与各民族的百姓接触机会就增多了。由于她为人正直,处事公平,对人真诚,体恤民情,因而赢得了德宏各民族百姓的爱戴。

尹怕女将军纪严明,她的士兵不骚扰百姓,因而德宏各民族的百姓们都很敬仰尹怕女将。

11

义父徐达去世,德宏瘟疫流行

却说,大明军北上消灭了纳哈出之后,大明帝朱元璋非常高兴。大明帝朱元璋的江山坐稳了,自然功臣也就不重要了。而且,也正是这些功臣,现在却给他的帝位带来了威胁,因此,他决定必须将他们一一铲出掉。他心里想:谁叫他们不功成身退呢?那也就怪不得朕无情了!如果他们都能象范蠡,就会免除灭门之灾了。

兔死狗烹的杀功臣计划又开始了。洪武十三年正月初二,御史中丞涂节,在狱中被诱逼揭发胡惟庸,他决定死中求生,编织了一个胡惟庸结党造反口供。朱元璋借此案为由,前后搞了十多年的案子,先后杀了好几万人。把不顺眼的,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都做了清理。后来,又发生了蓝玉案,当然,那是后话了。很多功臣被杀,举朝上下,人人自危。

却说,徐达将军自从他的夫人被处死时,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之后就一病不起。后来,又听到接二连三的功臣被杀,他几乎天天都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徐达将军功高震主,这原本是朱元璋皇帝心中最大的一块心病。而如今,徐达将军常病在身,徐达将军的得力干将尹怕女将又调到了云南边关,所以徐达将军对朱元璋皇帝已经不再构成太大威胁了。朱元璋皇帝也因此延缓了要除掉徐达将军的时间,徐达将军也就暂时没有了生命的危险。

可是,徐达将军由于过度的紧张疲劳,身体越来越坏,洪武十七年初,徐达将军觉得后背作痛,渐渐成癌。御医诊断说:“六腑不和则郁为痈。是气郁所积而成痈疽之症”。经过京城各大名医诊治,都不见好转,朱元璋皇帝暗自高兴。

这天,朱元璋皇帝为了要让众人觉得他关心众臣,乘机建立美好声誉,所以他亲自到了徐达将军榻前来看望徐达将军。徐达将军被朱元璋皇帝的这一行动感激得忘乎所以了,还认为朱元璋皇帝是真的回心转意,是真的对自己好了。徐达将军又做了一回白痴。

看望徐达将军回来后,朱元璋皇帝问御医:“徐达将军这种病,要忌什么口?”

御医说:“忌食蒸鹅。食蒸鹅发疾则死”。

朱元璋皇帝听后大喜。朱元璋皇帝立即派人给徐达将军送去蒸鹅。

蒸鹅是皇帝御赐,徐达将军不敢不吃。他此时一切都明白了,朱元璋皇帝要他速死。君叫臣死,他不敢不死。鹅肉是发疾主食,徐达将军食蒸鹅后不久,便命丧黄泉了。朱元璋皇帝听到徐达将军已死,心里高兴不已。

徐达将军之死的消息,一年后才传到云南。尹怕女将听到了义父徐达将军之死的消息,心里悲痛万分,昏晕了过去。尹怕女将身旁的两名女侍卫,一个叫孟若虹,一个叫钟寒欣。她们见尹怕女将昏倒了,便赶紧来扶住尹怕女将。这两名贴身侍卫,是尹怕女将当年的好师妹,武功较高,对她很忠心,一直跟着她多年,一起出生入死。在她们的眼中,尹怕女将一直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可是今天,一听说她的义父死了,她就悲痛得昏了过去,想不到她的内心还如此的脆弱。原来,尹怕女将也是人,而且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孟若虹和钟寒欣都劝尹怕女将要节哀顺变。

这年,到了洪武十九年。

有一天,有士兵来报说:“平麓城的士兵有些人害了瘟疫,且病势严重并且在不断传开,士兵们人心惶惶。”

尹怕女将传令下去:“一定要稳住军心。无论什么事情,都会找到解决办法的。”

士兵应诺而去。

不久之后,南甸和勐焕也都传了瘟疫。情况越来越坏,无数士兵死的死,病的病,凄惨无比。尹怕女将的士兵都是北方人,来到南方后,本来就水土不服,在加上南方蚂蝗和蚊蠓毒虫的叮咬之后,很快就发病了。一个个发哑瘴(类似疟疾、伤寒之类的病)、筲箕瘴(类似寄生虫的肝腹水之类的病)和红白痢而死。那时侯的地方医学还很不发达,生病只有草药,所以当时会让人病死的病,老百姓都统称它为“瘟疫”。

情况越来越糟,士兵死的和病的越来越多。尹怕女将忧心如焚,不知道要怎么度过这场疾病之灾。这瘟疫,比战争还可怕,早上还是好好的人,下午就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新坟之旁有新坟,形成了一片较凄惨的景象。

尹怕女将后来调查发现:此病患者,多属于自己的士兵和从内地新迁移来的汉民。于是尹怕女将认为:当地少数民族一定有一种民间偏方,可以防治此病。她叫士兵去问访,并再三叮嘱士兵,不能伤害百姓。可当地少数民族的百姓,见了他们后不说话,就避而远之了。再说,也没有人能听得懂他们的少数民族话。

后来,尹怕女将带着贴身侍卫孟若虹和钟寒欣二人,亲自到民间访医问药,并找了人做翻译。当地少数民族百姓看尹怕女将如此心诚,并且她的士兵又从未伤害过百姓,于是就把治病药方告诉了她。

经过试治,果然有效。然后全面推开,病情控制,渐渐痊愈。尹怕女将菩萨心肠,后来她还把此药施及从内地新迁移来的汉民。这些新迁移来的汉民,主要分部在江东河头村等地,他们对尹怕女将施药救命之恩,心存无限感激。

12

沐英不派援兵,尹怕被困阵亡

且说,缅甸国东吁王朝,对我国滇西边境本来就虎视眈眈,元朝以来,经常抢劫骚扰我国边民。此时,他们看到我国大明朝防守军患瘟疫死病无数,心中大喜,于是想借此机会侵犯我国滇西边境。

洪武二十年,缅甸国东吁王朝派大军几万人,侵略我国滇西边陲德宏一带。德宏一带,与缅甸的腊戌、九谷、南坎、八莫、密支那相接壤,当时的缅甸国东吁王朝很爱好战争。那时候,缅甸国善于驯养大象用于作战。突然间,缅军几万人,依恃着象兵为前锋,悍然入侵我德宏地区,缅军兵入平麓城,大肆戮杀焚掠我国边境人民,所到之处,残暴无比。大明军将士与战马都来自北方,何见过这身躯庞大的战象?人见了象阵,吓得惊慌失措;战马见了战象,便惊叫着掉头而逃。此时,大明军顿时一片混乱,缅军借机横冲直撞,大肆胡乱砍杀大明军。此时,马嘶人喊,兵戈交接,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间,血肉横飞,断臂折足,死伤不计其数,大明军成批倒下,令人惨不忍睹。尹怕女将麾下的韩之玛和龚也崂两位守城副将,见势不妙,命令士兵先退入林中,在林中下了马,拉弓用箭射杀战象。可是,战象的皮厚而坚韧,射箭也收效不大。缅军苦逼不休,大明军且战且退。由于敌强我弱,兵力悬殊,平麓城很快就失守了。待尹怕女将率领援兵从勐焕军营到达平麓城时,平麓城已经失守,两位守城副将韩之玛和龚也崂也都光荣牺牲了。尹怕女将心中悲愤不已,悲泪欲垂。

地方百姓有人告诉尹怕女将说:“战象怕火,破象阵,需用带火之箭”。尹怕女将命令士兵准备了充足的带火之箭,准备用带火之箭射杀战象来攻破象阵,以收回失守的平麓城。紧接着,新的战争又开始了。只见杀声四起,箭火纷飞,战象见火,一下子乱了阵,四处奔逃。此时,尹怕女将骑着一匹白马,头戴朱缨金盔,身穿战甲,手拿尹家祖传宝刀,气势排山倒海,叱咤风云。两员副将之死,使她悲愤的目光如同闪电一般,威慑四方。她率领着士兵冲杀过去,缅军死伤无数,大败而逃。此战,大明军获胜。

尹怕女将认为:缅军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他们一定会再来挑战。尹怕女将的部队,由于病死了太多人,甚至有些兵还带病未痊愈,战斗力比较弱,敌强我弱,兵力及其悬殊,若这样硬战下去,无异于以卵击石,绝无胜算可能。于是,尹怕女将派了人到昆明,向西平侯沐英回报情况,请求增援兵力。

西平侯沐英,接到尹怕女将的请援消息后,一直迟迟不派援兵。因为沐英对尹怕女将心存成见,认为尹怕女将是徐达将军的余党。沐英此时,心中一喜,计上心来,他决定推迟援兵,正好借缅军之手杀掉尹怕女将。沐英在大敌当前不出兵,他心里只想着窝内斗,真是不可思议

且说,缅军又一次一次地进攻我国境内,尹怕女将由于兵力严重不足,她不能与缅军硬拼迎战,不能以卵击石,只能且战且退,为了保存实力,她带着士兵进入树林打游击战。她只能采取这样的缓兵之计,以等待沐英派来援兵。很多天了,可一直不见援兵,尹怕女将也猜不透到底出了什么事。尹怕女将尽可能地避实击虚,以保存现有的微弱实力。可一日又过一日,始终没有看到沐英派来援兵。

兵力越来越弱,形势越来越坏。平麓城又再次失守,被逼退至南甸营地;可缅军仍然穷追不舍,大明军又再被逼退向勐焕营地。到达五岔路高山梁子,进入轩岗一带,正准备撤回勐焕营地。此时,遭到了缅军的三面包围。缅军一路是从五岔路方向来的追兵,一路是从勐焕方向来的缅军,还有一路是从江东山梁子下来的缅军。三路缅军夹击大明军,大明军被困在轩岗邦瓦寨上边的大山上。尹怕女将已经感到大势已去,再无回天之力了。此时,她多么希望出现援兵!可是,她连最后的希望也变成了失望。

此时,尹怕女将率领着副将罗务功,在敌强我弱,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也要拼死一战。他们已经被逼得走投无路了,此时只有破釜沉舟,决一死战。尽管他们拼死奋战,最终还是以卵击石,不能幸免一败。大明军全军覆没,尹怕女将阵亡。

西平侯沐英得知尹怕女将阵亡之消息后,心中暗喜。因为他借缅军之手杀尹怕女将的目的已经达到,他暗自高兴自己的这招借刀杀人之计应用得很巧妙。不过,滇西已经失陷,他必须要费更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夺回失地。西平侯沐英为了借缅军之手杀尹怕女将,损失太大了,后来动用了千军万马,才收复了失地,真是得不偿失。

尹怕女将表面上是奋战中被缅军杀死的,而实际上是被西平侯沐英有意害死的。如果西平侯沐英早派援兵,她就不会死掉。尹怕女将,一代英雄,一生尽心尽责,为国尽忠,结果还遭自己人暗算,死于非命,她真是好可怜!

13

圣口否定功劳,百姓为她建庙

洪武二十年十一月,李原名从德宏回到了京城。在朝中,李原名向大明帝朱元璋和朝中文武百官们讲述了尹怕女将与缅军英勇奋战,一直到战亡的英雄事迹,并请求大明帝朱元璋准予尹怕女将名列青史,万古流芳。至于西平侯沐英迟迟不派援兵,害死了尹怕女将之事,李原名考虑到大明帝朱元璋与西平侯沐英是义父和义子的这层关系,所以一字未提。

朝中文武百官们听后也都感慨悲痛,也都赞同尹怕女将名列史册,永垂不朽。

可此时,西平侯沐英为了推脱滇西失陷的责任,而有意玷污尹怕女将的清白名声,上奏皇帝,诬告尹怕女将说:“事实并非象李大人所说的那样!尹怕临阵畏缩,不尽力奋战,故而滇西失陷,全军覆没”。西平侯沐英把滇西失陷的所有责任全都推给了已经死去的尹怕女将,反正死人不会再说话,也不会再辩驳。西平侯沐英也太狠了,连死人都不放过,对死人都要诬告。

大明帝朱元璋听了二者之言,当然是相信义子西平侯沐英的话。于是,大明帝朱元璋发怒道:“尹怕身为我大明女将,应该至死不渝的为我大明效忠。如今她临阵畏缩,不尽力奋战抗敌,致使滇西失陷,她真是死有余辜。只有为我大明尽忠者,死后才能名列青史,列入功德庙,名刻石碑上,千古流芳,永垂不朽。象尹怕这样的人,不能列入青史。”

朝中文武百官们听后,谁都不敢再为尹怕女将驳辩。皇帝圣口,言重千斤,是非功过,全凭他一锤定音。再说,功臣常常被杀,朝中上下,人人自危。故而,朝中文武百官们也都不敢多言惹祸,只求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西平侯沐英颠倒黑白,朝中文武百官们心里也都很清楚明白,但都敢怒不敢言。尹怕女将一生为国为民,尽职尽责,最后,把自己的青春与生命都献给了祖国,结果只是皇帝的一句话,就把她一生的功劳全部否定了。这真是悲哀,历史的悲哀!

百姓们为尹怕女将劳而无功深感不平,但一切都无济于事。

尹怕女将阵亡,尸抛原野,官方无人问津。好心的百姓将尹怕女将的尸体就地埋了,他们不忍心看着一代英雄之躯,葬如狼虎之腹。

百姓们说:尹怕女将死后,她的阴灵不散,她死得冤,死不瞑目。她的赤胆忠心感动了上苍,那段时间,天阴沉沉的,十多天都没有见到过太阳,一个月后,山上的雾气才散开,这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事。

百姓们说:民间有灾难,尹怕女将就会显灵,消灾避难。

百姓们喜欢尹怕女将,想念她就到她牺牲的地方去给她贡鲜花,后来那地方,百姓们美其名曰“贡花处”,这地名一直流传至今。

河头村一带的汉民,大多数都是明朝时代从内地迁移来的移民。这些汉民,在洪武十九年患瘟疫时,尹怕女将还曾经施药给他们,救过他们的命。因此,尹怕女将之死,让他们悲痛不已,如丧考妣。他们决定给尹怕女将修建一座将军庙,以表达他们对尹怕女将的怀念与敬仰。他们把尹怕女将的将军庙修建在河头村寨子旁,美其名曰“尹怕寺”。寺内塑有尹怕女将的泥塑像和侍卫,还有战马和侍马郎君等。老百姓们给她烧香,给她磕头。年代长了,尹怕女将就成了百姓心目中的保护神了。百姓们都说:有事去求尹怕女将,还真灵验!

农历正月十七日,传说是尹怕女将的生日。这天,尹怕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德宏各民族百姓都来歌舞欢闹,烧香祭拜,以求尹怕女将的阴灵的荫庇,消灾避难。

百姓们还说:后来,有一位高僧到此地,却说能知过去未来。百姓们求他为尹怕女将算算,她的阴灵是否到了好去处。高僧算后说:“尹怕女将原本是天上女娲娘娘的侍童下凡,来助真龙天子成就帝业。现在她的任务已经完成,又回到了天界”。又问西平侯沐英的情况,高僧说:“沐英造孽深重,其阴灵被罚,变成了一只蛤蟆,在无底洞中永远受罪受苦,那里,暗无天日。”

百姓们听了之后,都很高兴,都感慨地说:“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沐英阴灵落得如此下场,真是罪有应得,活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