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2011-06-11 01:16 | 作者:安之若素。 | 散文吧首发

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胡兰成和张玲的爱情,前八个字是胡兰成写给张爱玲的,而后八个字是张爱玲赠给胡兰成的。

里突然间想起了这句话,于是便起身想要道尽这些话。她的一生都贯穿着这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也许我是没有什么佛性和禅心,致始到终都只是一知半解。

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及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

很多时候,我却暗暗为这段恋情而感到叹息。那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只身闯世界的文人,在挣扎中淡漠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价值观,让爱玲受尽了多少的屈辱和怨恨。也许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仅仅这一个“懂得”,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原因。其实细细分析来,张爱玲本身就不是一个世俗之人,她不以尘世的价值观去品评一个人。她没有什么政治观念,只是把胡兰成当作一个懂她的男人,而不是汪伪政府的汉奸;对于胡兰成的妻室,她也不在乎,因她似乎并不想到天长地久的事。她在一封信中对胡兰成说:“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也许她只在乎胡兰成当下对她的爱,其他的,她都不愿多想。胡兰成的年龄比她大出很多,但这也许又成了她爱他的原因。

胡兰成也确实配不上她,如果只是滥情那也就算了,但是这样的移情别恋却反反复复,让这个心气高傲一次又一次的低下了头,张爱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里只有这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的心里却装着几个女人,叫她怎么能不感伤

还记得离开温州的时候,胡兰成送她,天下着,真是天公应离情。她叹口气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这场雨,也冲刷了他们曾经的“倾城之恋”。张爱玲已经知道,她这一生最美的爱情,已经走到了辛酸的尽头,再有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在他落魄时爱玲用尽一切办法接济他,而当他功成名就时她便毅然选择离开。

常常一遍一遍摸着她的照片,摸着她似笑非笑的眼角,摸着她欲说还休的唇角,间或会听见有些叹息,从她高昂的额际,从她微噘的眉心传出来;青石板路上高跟鞋的矜持响声,旗袍非常宛若玫瑰般盛放的声音,外滩上传来的一浪浪歌声……。遮掩的叹息穿越了旧上海绚烂的夜空,穿越千万重迷离的烟雨,从她的照片中传来。

始终无法忘记初次看见张爱玲照片时的复杂心情。镜头自底角度往上拍摄,照片中的人又不自觉地仰首,神情清冷,自信,毒辣,以鹤姿出现,吡视人间。细细凝视其照片,竟发现乱世中的硝烟与炮声依然清晰传来,曹七巧的冷笑,姜长安的呜咽,范柳原的高谈,白流苏的低笑,都一一从照片中泄露出来,每一声叹息都无比精确地击中我的内心。像被窥探了秘密,我惊讶之余又惊喜无比,手足无措,不禁潸潸。热泪点滴汇成奔涌的河,洗刷着我自身的苦痛与世界的外壳。而照片中的爱玲始终只笑着,不语。

于是以后的我便以标准的凡夫俗子字太张望她并暗暗艳羡着她,看她如何让倾覆着一整个香港城,来完成一场旷世的爱恋,看她如何弄璋弄瓦,制造七个琉璃瓦的破碎。爱玲信手的一则故事便波澜过我的世界。

但是,我在艳羡她、盛赞她的同时,有否留意到,她华丽的旗袍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眼泪?如笔下的故事一样,她在自己低到尘埃里的爱情也得不到圆满收场。爱玲度过了比小说更传奇的生命,把所有人远远甩在自己的文字后面,只留下照片,供我们瞻仰与膜拜。原来,那些无奈又凄凉的叹息,也有着爱玲的一份悲情

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凝视与聆听中,我对世界对生命的认知一天天深化,爱玲的照片,已然成为我遮风避雨的精神蜗居处,在这个世界里,我既可以远离现实的纷扰又敢于面对现实的惨淡。直至今日,我发现,纵然时间总以其残忍的方式为人间一切打磨,以至于天荒地老,美人迟暮,长街无觅,茶蘼谢尽,而爱玲,其人,其照片,却持久地美丽着,在幽幽的叹息中,成了历史最玲珑剔透的见证。

也许说,她曾经爱了,爱的彻底,也被伤了张爱玲从未就这一场恋情说过只言片语,我们只有从胡兰成所著的《今生今世》中《民国女子》去考证。这段感情,究竟孰是孰非,也许真的并不重要。

就象张爱玲在《金锁记》的开头说的: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后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