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常

2008-06-16 13:06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上次我在网上看了一份调查表,它以民众投票的方式选出了当代人心中最受欢迎的一百名中文作家。其中古代文人居前,有李白、杜甫、屈原、、苏轼、曹芹等,近当代也有我喜欢的张玲、冰心、余秋、三毛、史铁生等,由此可见,民众的审美眼光并不像某些媒体说得那么低俗。这些大方之家个个才华横溢,如果硬要排个等级,在我心中非曹雪芹位于榜首不可。一部《红楼》,迷醉了多少人,也养活了多少人,它场面宏大,内容广博,诗词歌赋,医药占卜,建筑服饰无所不包,非非常之人不可成其书。像这样的长篇巨著,有多少双挑刺的眼光在灼灼地盯着,但真品终归禁得住考验。为何能如此,除去天赋,从曹雪芹的话中可知一二,“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中无一处赘笔,每写一景一诗都有其用意,为下文伏笔,可谓思路严谨。但可惜的是,曹只完成了书的前八十回,后部是由高鄂续写的,所以贾家的命运,林黛玉的香消玉陨随着这位伟大作家的死成为了永远解不开的谜。这就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坛上的“断臂的维纳斯”,也许艺术的空白正是滋生美的温床。??我喜欢读《红楼梦》,而且每次读完都有新的收获,它就像一块吸了水的海绵,一挤就能挤出水来。这本书中积淀了曹对人生人性深刻的思考,是我最感兴趣的。曹的一生如浮萍,起起落落,当过贵族少爷,享受荣华;后却以食稀粥为生,看尽世间冷暖。可说人生悲矣!但没有这样的经历,《红楼梦》大概是写不出来吧???在曹雪芹看来,人生是变幻无常的,一切归于虚无。文中甄士隐对《好了歌》解注十分深刻地揭示出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鬃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葬花吟》中借黛玉之口对这一观点也有所阐述,“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人生如浮云,它的变化常令人始料未及。记得有一次上课,我跟学生提到“今天可能就是你的最后一天,那你有什么事情要去做”时,学生露出吃惊然后可笑的表情,“这怎么可能!”这也是大多数人会有的反应,但真的不可能吗?人们不是常说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吗?死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我这么说看重的不是死这个结果,重在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试着以将死之心去看待万事万物:你会意识到也许该放下手头工作去陪陪父母,聊天散步,一起吃顿饭;你会想去拥抱大自然,亲吻草地,欣赏日出,品尝清泉;你会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随波逐流。有人会抗议了,活得好好的,为什么硬要说到死?请相信,谈死并不意味着消极,有句话说得好“至之死地而后生”,因为人会死才对生充满了热望。人生无常当然不仅是生死之事,它也包括贫富、、贱贵、贼良、盛衰、美丑、爱恨等的转化,“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说的就是这个理。懂得了这些,当你贫贱潦倒时,你会相信自己有出头之日,而不会绝望;当你富有高贵时,你会居安思危,细心经营,而不会指高气昂,狗眼看人低;当你妄自菲薄,憎恨别人时,你会给自己和别人机会,而不是钻牛角尖;当你被认定的美和爱遮住双眼时,你会用理智的头脑去思考,而不是狂热崇拜。所以说,懂得人生无常,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人生,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也许你开始忍不住要想:“我人生的柳暗花明后会出现什么景致呢?”

评论